第216章 寒门豪门

管家带着三人来到正堂中,李显穆坐在上首。

这是于谦第一次见到李显穆,身着常服,未着官帽,只在冠上插着支玉笄,便有风光霁月之意。

仅仅二十余岁已经一步步凭借一桩桩无可争议的功绩要站上大明权势的顶峰了。

“小侄拜见师叔。”

三人恭敬行了礼,而后王艮的长子王肃抱拳道:“此番进京,叨扰师叔了,家父有信送于师叔。”

李显穆接过信,一边拆信、一边望向于谦,笑问道:“你就是于谦?”

“回师叔话,小侄正是于谦。”

“对你,我可是久有耳闻了。”李显穆笑道:“师兄多次来信称赞你,说你是能传承他衣钵的弟子,比这两兄弟强的不是一星半点,甚至说你有古之名臣的气节,可以托付大事。

据说你很敬佩仰慕文公的气节,悬文公像于座位之侧?”

王肃两兄弟闻言顿时脸一红,但也没什么不服气的,于谦也算是真正的少年天才。

史书上记载,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谦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

八岁时,于谦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

这些故事都能看得出,他从小就天资聪颖,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况且在浙江那个卷王环境中,真实历史上,于谦仅仅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天赋可见一斑。

若是一般人被这般打趣,怕是会觉得臊得慌,于谦却正色道:“文忠烈公抛却元廷的荣华富贵,而为大宋殉国死难,这等舍生取义之举,正是我辈读书人所应当效仿的。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便是此事!”

他神色从容,就好像这不过是应有之语,能让浑然而生好感。

“哈哈哈,好志气!”李显穆朗声大笑道:“好儿郎啊,若国家有危难,你是能救时的宰相啊。

不愧是十二岁时就能写出石灰吟的少年天才。”

“小侄多谢师叔称赞。”

李显穆又望向王肃兄弟,“你们兄弟二人也不错,师兄敢让你们来顺天府参加乡试,想必是为了明年的会试提前做准备了,这个年纪有这样的学识,很不错。”

“小侄多谢师叔称赞。”

李显穆感叹道:“我看到你们这些有天赋的后生,便心中欣喜。

这些年心学渐渐在民间生根发芽,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士子进入朝廷,我这个心学领袖,在朝堂上终究不是无源之水了。”

民间有句老话——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礼记里面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又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一说。

父母子女间如此,师生、党派间亦是如此,心学要发展,李显穆高居朝堂之上,固然威风八面,可没有足够强势的后继者,日后必然人亡政息。

王肃、于谦三人听到李显穆的感慨,心中皆是忍不住激动。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很在乎继承人,也就是最古老的血统贵族时代,政治资源自然是传承给嫡长子。

后来变法不再能继承官职后,政治资源的传承大部分依旧在家族之中,比如门阀贵族时代,但在家族之外,也有了将政治资源传承给弟子的例子。

到了科举大兴,门阀贵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传承给子嗣的反而少了,因为科举太难了,不是真正的天才,根本就考不上。

明朝中后期有一个官场潜规则,一甲和二甲前几名,可以进翰林院,当庶吉士,不进翰林院当庶吉士,就入不了内阁,甚至当六部尚书的概率都低了很多。

很多人会认为,这样会导致民间有许多真正有实干的人才遗漏,且削弱了皇帝选择阁臣、大臣的范围,是文官集团削弱皇权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