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深加工

换上粗瓷茶杯,袅袅茶香升起,气氛轻松了许多。话题自然转到了三爷爷王信身上,几个晚辈起哄着让他讲讲当年的英雄事迹。

王信脸上泛起红光,带着几分自豪,也带着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开始讲述:“那年头啊……我去县城办事,稀里糊涂就被那国军抓了壮丁!枪都没摸热乎,就在战场上被小鬼子打得屁滚尿流,队伍都散了架!那叫一个惨啊……多亏了遇到咱们的队伍!”

他眼神亮了起来,“那才叫人民的队伍!救了我,给我饭吃,给我讲道理。我这心里头一下就亮堂了,跟着咱们的队伍,南征北战!那真是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

说着,他颤巍巍地起身,从里屋捧出一个红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小木匣。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一层层打开,几枚沉甸甸、带着岁月痕迹的军功章静静地躺在红绒布上。二等功,三等功,有他个人的,也有代表集体的荣誉。

黄铜的质地已有些氧化发暗,但上面的五角星和镰刀锤头图案依旧清晰,绶带的颜色虽褪却,却仿佛浸染着硝烟与热血。

王安平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冰凉的触感下是历史的厚重。

他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仰和眼热——这小小的金属片,是九死一生的见证,是信仰与牺牲的勋章啊!

在和平年代,任何一枚都足以让一个军人荣耀一生,起步便是高级军衔(如大校)。

可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多少这样的英雄和勋章,如同雨后的春笋,又如秋日的落叶,数不胜数却又弥足珍贵。

他不禁深深感慨:老一辈人,真是用血肉之躯,一寸寸铺就了新中国的基石!

这份血染的功勋与教训,后辈子孙若敢忘记,那真是……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想到后世那些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数典忘祖、诋毁英烈的所谓“公知”,王安平胸中一阵郁气翻腾——真不知这些人死后,他们的祖宗会不会气得从坟里跳出来,拿鞭子狠狠抽这些不肖子孙!

“安平,”王兴业的声音将王安平从沉重的思绪中拉回,“眼瞅着就要插秧了,等秧苗都立稳了,咱这稻田里的鱼苗,是不是就能放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