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平定了定神,放下军功章,点头道:“嗯,秧苗插完,返青扎根稳当了,大概十来天后,水温也合适了,就可以放鱼苗了。”
“真能行?”王兴业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这是关乎一季收成的新鲜事,“鱼在田里,不会把秧苗拱坏了?水会不会不够?”
“放心,能行。”王安平耐心解释,语气带着让人信服的笃定,“这稻田养鱼,好处多着呢。鱼在水里游动,能松动田泥,增加水里的氧气。它们专爱吃田里的杂草嫩芽和小虫子,像稻飞虱、叶蝉这些害虫,都是鱼的好饲料,这不就省了打药除虫的功夫?鱼吃得多,拉得多,那鱼粪就是顶好的肥料,肥田又养稻,一亩地增产几十斤稻谷不成问题!”
他顿了顿,强调关键,“不过,这鱼苗数量一定要控制好。水田毕竟不是池塘,空间和食物都有限。一亩田,放个四五百条半寸长的鱼苗就足够了。放多了,鱼挤在一起长不大,容易生病缺氧翻肚子(死亡),反而坏事。”
反正现代他在自家的田里面,放着也是这么多,之前也放了千把条,可是死了不少,最后减少了数量,才最终成活了下来。
当然了,这也是根据水质,多方面的影响。
“鱼苗订好了没?”王安平追问。
“早订好了!”王兴业脸上露出笑容,“你年前一说完这法子,我就跑去围坝公社那边的鱼苗场订好了,就等你这声令下呢!”
这时,三爷爷王信放下茶杯,眉头微蹙,带着生产大队长的全局考量问道:“安平,你说这稻田养鱼的法子……咱们王家湾其他村子,能跟着搞吗?”他不能只想着王家村一家好,“都是乡里乡亲,日子都紧巴。要是能成,让大家伙多个进项也是好的。”
王兴业一听,脸上笑容淡了些,微微有些不满地插话:“三叔,咱自己还没弄利索呢!其他村子一窝蜂都搞,到时候鱼养出来了,卖给谁去?价钱不得砸到泥巴里?”他担心市场被挤垮。
王安平却笑了,显得胸有成竹:“兴业叔,这个不用担心。市场的事,我早就盘算过了。”他看向王信和其他族老,“首先,我们主养耐活、好养、繁殖快的本地鲫鱼,草鱼鲤鱼为辅。鲫鱼个头小,但需求大,做汤、红烧都行。万一真的一时卖不掉,我们还有后手——深加工!”
“深加工?”众人不解。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