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叹息。今日沈铮遭难,她来救他。若有一日境遇相反,秦纾相信沈铮也会如此相救。不计得失,不计代价。
他这个人,是有些意气在身的。无论被世事怎样打磨,内里始终是当年那个少年郎。
这一点,她还是同他学到的呢……
*
月上枝头。
沈铮侧卧着,微微蜷起身体枕手而睡,睡得很是香甜。床头摆放的一枝芍药花,斜插在瓶中,花枝纤柔,香气极清。
秦纾注视了他一会儿,轻轻将他颈间的发捻到枕上。
她拨开缥色的幔帐,望着窗外的月亮。明月高高挂在天边,人间的辗转都只冷眼看着。
秦纾披衣起身。取出一只小匣子,打开,里面是满满的文稿,有沈铮从前的诗文,也有他进言上书的底稿。
自京中事变,她于京外得知消息,一边着手救他,一边寻人从他抄没的宅子里取回了这些东西。
秦纾翻看着那些文稿。沈铮从前也不以才名著称,他这个人写的诗少,上书言事多。
前朝初立时,战乱未平,要商人们把粮送到边关做军粮,能换盐引卖盐。此政施行了有百年,偏他要上书,说此为养匪之策,时移世易,应速改之。
他说的原也不算错,后来官府给不起商人及盐户的价款,盐户偷偷卖盐,商人不肯再输粮换取盐引,私盐已然泛滥。而前朝失了盐粮命脉,以至于巨贾富户各寻明主,兵败如山倒。
只是那些大盐商背后未必没有朝中大人们的影子,人人只作不知。偏他这人,回回盯着旁人不肯管的事情。
秦纾轻轻笑了一下,若是他醒着,得知当今圣上也未废此政,怕是又要生一场闷气了。
不过她不一样,她是个商人,商人总是不希望朝廷的铁爪当真牢牢把控住天底下每一个角落……
而沈铮这个人,生得太清正,若在朝中为臣,尚能为一铮臣。而囿于宦臣之列,擢拔全凭帝王恩宠,便行利国与民之事,亦恐为后者例,亦乱朝纲。
秦纾合上木匣,叹息一声。
今日傍晚,有消息从政事堂中传出来。说新帝有意开恩科,从前因废帝乱政被采选入宫为宦者也特许参加。
她在昏暗的室内静静望向沈铮,忽然很想问问他,问问从前清醒时的那个他。
他甘心如此么?甘心如此浑噩懵懂的过一生么……
第51章
昨夜又下了一场雪, 年节将至大小商队、店铺也封了账本,几个侍女难得得闲,大清早就院子里游嬉打闹。
她们在地上撒了把米谷, 支起竹篾笼捉鸟, 一个个藏在廊庑的栏杆后面,牵着根长线, 等鸟进了篾笼底下啄米, 便拉动绳子, 啪一下把鸟罩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