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卖粮食获得银钱之后,百姓们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从四海粮行购买到产自南亚的玉米、大豆、稻米等农作物,然后用这些粮食辅以其他草类饲料喂养家畜家禽,等到这些猪牛羊鸡鸭长大之后,再拿到市场上售卖。
这一来一往之间,大明百姓付出的不过是时间和劳力,至于喂养的粮食成本本身就已经赚钱了。
三钱一石卖粮,一钱一石买粮,简单的交易中,平民和农户们无形之中就赚了两钱,再加上家禽家畜售卖后所得的银钱,长此以往,摆脱贫困甚至过上小康生活并非难题。
农户们赚取的利润其实就是朝廷给的,四海商行在这项产业链中很难获取利润,甚至还会赔本,但这件事,四海商行必须去做,这是它存在的意义。
四海商行各种产业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际上已经成为半国有的庞大经济体,要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带动更多平民百姓致富做出无人能比的贡献。
四海商行涉及产业种类太多,每年利润太过惊人,已成为大明经济的基石,也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商行每年到底赚多少钱,这是一个未解之谜,除了朱由检以及首辅孙传庭、次辅卢象升、户部几位堂官以及其他具体经手人之外,旁人无从得知,但据有心人推测,当不在八百万两以下。
因为这个商界庞然大物最大股份持有者是皇家,所以它只能算是半国有性质,可就是这个半国有,也能在富民强国的变革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未来多少年后也是无可替代的。
正是有这种强力支撑做底气,朱由检才敢放手施为,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广各种惠民计划并落到实处。
医院、学堂、养济院、惠农补贴等等,此间种种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如果单靠太仓收入是远远不够的。
太仓收入除了要拿出一半左右金额支持各项军费开支外,剩余的会被分作数块,用在水利设施及道路的修缮与维护、防灾减灾、采购粮食入仓、官吏俸禄发放、城市改造与维护等等诸多事涉民生的方面。
朱由检知道,其他方面或许可以想法子节流,但军费是无论如何不能节省的,尤其是官兵的饷银,这个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到位,这是他特别强调过的。
在他的要求下,每到饷银发放日,直属锦衣卫领导的军纪官都要现场监督整个过程,并且会事后进行暗访,在这样公开透明的机制下,十几年来,克扣士卒饷银一事从未有过发生,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官兵对皇帝以及朝廷的忠诚度。
除了这件事关军心的大事外,军费开支的另一大项就是军需的保障,正北、西北、东北方向成为军需消耗的大头,每年单是棉衣被服靴帽就要耗费大量的银钱物资。
考虑到这几个地方都处在极寒地带,朱由检特意下旨,让兵部大大增加鸳鸯战袄中棉花的含量,提高保暖度和舒适度,不使官兵在日常操演、巡哨时因冻伤而减员,棉靴、帽盔样式和材质也要更加适合官兵保暖,棉手套、耳帽、棉质围脖这几样,都是朱由检效仿后世产品样式,亲自画出图画后交由兵部制作的。
官军御寒军需每三年发放一次,夏秋单衣两年发放一次,淘换下来的可由将官士卒带回家中,给其家人使用,这也算一种变相福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