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林院待了九年后,祝文乐终于实现了他最初的愿望,拥有一衙门匠人,不过他得到的是知府的府衙。
虽然齐水府是个下府,但这也让祝文乐穿上了朱色官袍。
那是一个有些贫瘠的府城,辖下的县也很少有富裕的,水源匮乏、百姓贫困,虽然不至于饿死,但百姓一年大半的日子都是饿着的。
税收不上来,府衙也没银子,这种时候,祝文乐能做的就是清理官衙,至少不能再让胥吏剥削、压榨百姓了,之后想办法解决饮水灌溉问题。
有谁见过一府知府带头改良农具、研发简易机关,向周围府城、县城兜售的?
齐水府的就是,不过那些东西还挺好用的。
水利不好改,百姓饮水问题还能解决,但农田灌溉这块,在没银子的情况下,祝文乐无能为力了。
只能托农院的师兄寻找耐旱的种子,先填饱肚子增加税收,再说好不好吃的事情。
如此几年下来,祝文乐总算存够了钱,齐水府也开始繁荣起来。
齐水府,祈水府,祈求雨水到来的地方。
根据师兄们给出的图纸,祝文乐动笔写奏章,希望朝廷能恩准齐水府修建河道,引齐江河水灌溉齐水府的农田。
前几次,朝廷都是以国库无银拒绝的,现在齐水府衙自己攒够了钱,那还有拒绝的理由吗?
工部都水司的官员启程前往齐水府,虽然已经有图纸,但还是需要治水官把关的。
这水,一引就是五载。
五载岁月,齐水府的农田成为沃野,人口、税收提高了很多,从下府升为上府。祝文乐也从五品下府知府,成为了从四品中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