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孙纬已经来了京城,依然住在祝家小院,这次有祝母悉心照顾, 可比上次舒服多了。

祝家两个妹妹已经出嫁,十四岁的祝文远由陈伯带着,去了岑竹县参加县试, 至于住,有老宅和外祖家在, 根本不用操这心。

这三年,祝文乐和周清元成了翰林院里的两朵奇葩, 一个身在翰林心在工部,一个在空闲时去抄医术, 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媳妇会医术。

但他们又不得不捏着鼻子交好这两人,祝文乐是因为他于机关器械之处确有建树,而且博学多才,出口成章,深得陛下喜欢。

而周清元除了自身学识过人外, 另一部分原因是沾了尹素云的光。

身为京城里为数不多的女大夫,谁家没有女眷?虽然大夫的地位不高, 但还是得敬着。

今年祝文乐依然呆在翰林院,因为农具机关之功, 升了两级,工部尚书本想直接把人要过来, 可惜翰林院不放人。

翰林院掌院学士是个地道的儒生,对祝文乐虽然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也没多少恶意, 甚至还起了爱才之心, 在翰林多待几年也是为他的仕途着想。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他的思想扳回来,就算不能像他一样,也要偏回来几分,要是就这样进了工部,那就是肉包子打狗,真回不来了。

周清元也正式进了翰林院,成为一名编修,有了俸禄。庶吉士是没有没有俸禄的,每年只能得些茶碳钱,要不是当初陛下赐下一笔钱,他怕是连自己都养不起。

因为周清元没俸禄,他又不愿意用妻子的嫁妆,所以两夫妻不敢多雇人,也不敢这么早要孩子,就拖着。

这正和了尹素云的意,她不想那么早生孩子,除了影响她行医外,更是因为对身体不好。

两夫妻这样紧巴巴地过了三年,如今也算宽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