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馒头怎地这么好吃!
肉酱的汤汁缓缓浸透了馒头,吃的时候发现沾染了肉酱汁的那部分湿糯香软,唇齿留香。他几乎三两口的功夫,一个手掌大的馒头就被他吞吃入腹。馒头入腹,他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把留在嘴角的碎渣也吃干净了。
姜淮这会子也做完了心理斗争,认真吃着手中的馒头,每吃一口停顿几秒钟的功夫,任由两种完全不同的味道在他口中肆意交融,醇香中藏着自然的甘甜,甘甜里夹杂着鲜嫩,平平无奇的馒头因着这肉酱而变得格外与众不同。
他们三人吃完一个馒头,想着此去前日漫漫,没舍得再吃一口酱。再说,有了馒头加持,再喝上一口沁凉的水,顿时有了厚实的饱腹感。
“走吧。”
姜淮翻身上马,疾驰在狭窄的小路上,长松和青竹紧随其后。
他们为了快些到禹州,选择走近一点的小路,只是离禹州越近,小路越是泥泞不堪,越难走得很。走到后来,马蹄飞扬起的泥土甩在身上,干净整洁的外袍起了褶皱、有了污渍,一丝不苟的发冠微微歪斜了几分,他们终是在第二日傍晚之前赶到了禹州。
禹州情景比料想得还要糟糕,城门外流民失所,老老少少的有的铺个破旧的卷席、有的铺了层稻草,甚至有的什么也没铺,体弱生病的人脸色苍白如纸,径自躺在路边。扎着羊角辫的孩童稚嫩的脸上是可见的蜡黄和灰土。
他们没有哀嚎,没有怨怼,就那么病歪歪地或躺或坐地在路边。可越是这样,越让人看得惊心难受。
因为,他们的眼中没有光,眼里满满的绝望,像毫无灵魂的幽魂在此处游游荡荡。
姜淮突然明白了。
为何老师这回硬要力荐他过来了。
来之前说的那些为国为民的话,在这一刻重重烙在了他的心上。
他结结实实地意识到落在他肩头的,究竟是怎样的重量。
百味串串的两家店准备得异常顺利。
与蔡大山合作的那家店有月娘盯着,每一步都不容出些许差错,连带着店内的装修与装饰也尽可能地在保有串串店的特色风格后,一切皆是按着许闲香他们定的要求来做,特别是关于肉菜新鲜与否方面。
另一家直营的串串店,牙人办事很快,在城东找了一处不大的屋子后便痛快签了契书。屋子装修找的是之前为百味串串装修的那批人,经验有之、干活的质量有之,再加上地方不大,要求比百味小食要简单许多。所以,这家店的进度很快就赶上了蔡大山的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