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一介女流,能看到问题根源,江昭也很惊讶。”江昭仍旧彬彬有礼,却令伊束更加不安,约莫一弹指的功夫,又听他问:“娘娘可还有疑惑?”
伊束摇摇头,听过刚才的对答,早已将她的思绪打乱,只叹这一对叔侄的雷霆手段,当真丝毫不愿给人喘息的机会,她还是要尽早知会父兄才是。遂答到:“暂时没了,改日再向你请教,现下咱们吃些点心吧,说了这么久,你可累了?”
“多谢娘娘关心,江昭不累。”江昭说完,调转方向面向梓宫,继续跪直了身子发呆。
见他如此,伊束没由来的就想起娘亲去世那时,她也如江昭一般,沉默的跪坐在灵前不愿出声,只是发呆,恍如一夜间成长为真正的大人,从家人为自己建造的桃花源中脱离,也从那时早早的明白了世事不可能圆满。
所以她对江昭,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初保他,也有这个缘故。
作者有话要说: 中北建国的设定参考满人入关,不过满人后期比较斯文了,中北骨子里仍然尚武,江子羿是个例外,由于他是信阳君独苗,就免了兵役,从没上过战场不说,武力值也很低,低到几乎没有。后面叔侄俩就要联手开始搞深彻改革啦,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吗?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哟。
啾啾啾_(:3」∠)_
☆、第二堂课
昨日江昭与伊束交谈,从她一句话能问中要害时,他就觉得这位娘娘并非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人,虽然自己粗略提出了可行的法子,可终究经不起推敲,要定下可用的条陈,终归要再请教江子羿,听听他的想法,还有是要提醒他,万勿再轻视伊束。
想到这些,第二天江子羿进宫时,江昭一刻也不敢耽搁,就将昨日之事告诉了他,江子羿听后只道,伊束看事情的角度刁钻又务实,偏偏还是自己最爱忽略的一点,从前皇帝在时,自己只需埋头制定律法,其余一律有皇帝斡旋,哪里用得着考虑民意?她这一说倒提醒自己,做事之前须得设身处地为民着想,不然与人治有何区别?于是对江昭说道:“她说得没错,民为邦之本。昭儿可懂?”
“不懂。”江昭摇摇头,自他记事起,他就从未出过宫门,平日里连平民百姓也不曾见过几个,哪里能具象的明白这个道理。
江子羿有些为难,他也是个不明民意的,便如实告知他:“从前我也不知,可就在刚才,我顿悟了。”
江昭拱手道:“请叔父教我。”
江子羿想到:“《荀子·王制篇》中有云:“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说完,他停下来瞧了瞧江昭,见他正在思考,就不再说下去,而是等他问或是自行拆解。
江昭听罢,在心中思忖起来,不多时,就应道:“庶民百姓每日惶惶然不安于政事,那么我们不如给他们实惠,如此来安抚了民众我们才能安于政位。是吗?”话虽这样说,但做一国君主,还要听任民意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吗?他不能理解。
“半分不差。”江子羿见他已然会用上位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对他先行肯定,而后又道:“文中下半句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如此一句,通俗易懂,直指民意算是一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