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的如此早,又如此漂亮,可见平王府的花匠很是用了一番功夫。
温宁赏完,有意道:“妹妹是花朝,也就是花神,平王世子拿了花后和花仙来,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回头妹妹走时,可记得把这两盆带走,放着我这儿,我可不敢收的。”
温宁如今是逮着机会就要好好的笑花朝,好把之前被打趣的份儿全还回去。
花朝这会儿反倒没那么不好意思了,回道:“我喜欢这两盆花,姐姐想要我还不给呢。哼!”
顾恒安如此上心,温宁自然替花朝高兴,想来灵月和魏氏都不算事了。话说回来,有顾恒安此举,温宁忽然想起那个木头似的董淦来,真是笨死了。
“妹妹先前问我家怎么没应了董家。不瞒妹妹说,是我让我爹娘拖着没答应的。”
刚才问完了,见温宁没正面答,花朝就猜到了有什么事,没好意思追问。这会儿见温宁主动又提起,才道:“那到底怎么了嘛?”
温宁扭着手帕,抿着嘴,又纠结了会儿,原原本本说了。
花朝想到长乐公主在春蒐营帐中拿的那枝桃花,还有说过的“折花人”的话,当时以为不过是随口的一句感慨,这会儿倒是都对上了。
怪不得董家怕自家儿子尚公主,原来是有前因的,董淦在宫里当差的时候,偶然遇到过长乐公主,公主让他折一支桃花,他就傻乎乎的折了。自然,长乐公主是有意的呗,她心中的“折花人”就是董淦啊。后来董淦跟董大人夫妇说了,才反应过来事情有点不对。董夫人着急给儿子娶媳妇,又不想将就,倒也是缘分,遇上了温宁。
“这,这董家现在说什么意思?”
原本觉得董家不错,可这事儿办的就不地道了。
温宁摇头,道:“不是董家说的,是那个木头自己说的。说什么他以为他爹娘是跟我家说过的,可谁知才知道我家根本不晓得。他就主动跟我写信说明白了。”
花朝听糊涂了,不是董家漏了风声,是董淦自己投案自首?这可真是个木头了,怪不得董湘也说过,她娘最头疼两个子女,嫌弃他们一点都不精明。
“那姐姐如今是怎么想的呢?”
董家如何就不问了,只看温宁想怎样吧。可之前跟温宁提起董家、婚事,她也一派坦然,完全不像是纠结难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