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想要少向朝廷缴纳赋税,借此吃点差价,便把脑筋动到了户籍上。

朝廷的赋税是按照人头征收,人数少了,这个地区的赋税自然就少。

地方官照常收着正常人数的赋税,却瞒报了实际的人数,交了少部分的银钱给国家,大部分的银钱就顺理成章的进了自己的腰包口袋。

这个小伎俩,身为户部的最高长官,其实心知肚明。

但是谁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呢?多少句清正廉明也比不过银子砸出来的一壶美酒来的实惠,便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户部当了睁眼瞎,这个地方的兵源就被大大缩减。

总不能一千口百姓里,八百人去当兵吧?

所以每当征兵之际,地方官便开始搞把戏,想要当兵,可以,来比试。

合格的顺利去当兵,不合格的回家待着。

这么重重选出来的兵源倒是极好的。

但是适龄的青壮年滞留在家的就多的不计其数了。

此次bao乱,主力军就是这些闲赋在家的青壮年。

他们各个人高马大,本应该报效国家保卫百姓,如今却刨地种菜,保卫萝卜,他们心里也憋屈。

金陵月的奏章将这几个bao乱地区的征兵数量一年一年的并排列好,只要不是眼瞎的,都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皇帝拿着那本厚厚的奏章,扶额轻叹,“陈尚书,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陈尚书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被这么提出来,一时间有些语塞,跪在地上沉默不语。

皇帝气急,将奏章连同没有喝完的热茶一股脑砸到了陈尚书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