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薛雯自然是不依的,劝道:“年年岁岁都相似,没什么意思,皇兄要是舍不得雯,倒不如和我一同去一趟西南,都更便宜些呢。”

她是随口胡言的,薛昌韫低头一想···道:“使得。”

使得,薛昌韫隔日就下了旨——要西巡。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三年间水滴石穿、润物无声,薛昌韫终于在自己的朝堂上顺风顺水起来了,就算不是堑纲独断,但西巡这点小事,那还是能说一不二的,这一下令,六部顿时都忙碌了起来了。

临去前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准备了多时的琼林宴和鹰扬宴了。

薛昌韫就指着这些新科官员盘活他的朝堂呢,安排布置地十分精心,席间,与新科文武栋梁们把酒言欢,促膝长谈,好不痛快。

席间还有一个薛雯的熟面孔,少年英才,小小年纪就考中了武举人的曹子服,曹睿。

总之,西巡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前朝薛昌韫点了不少人跟着,薛雯还加了个塞儿——当初她答应了睿哥儿要带他去西南的,自然不能食言。

后宫中,却只带上了今年大选新封的徐贵人徐鸾——贤妃之侄。

小贵人鲜嫩极了,方十四岁的年纪,只比太子薛昭大了半岁,嫩得简直能掐出水儿来,一张巴掌小脸上,黑亮亮水澄澄的一双大眼睛最是惹眼,小鹿一样。

她和她的姑姑徐贤妃···像也不像,一样的鲜活灵动,一样的明媚动人,但又多了些乖巧和规矩,不如出身低微的贤妃爽朗旷达,“天然去雕饰”。

可规矩惶恐,自然也有规矩惶恐的可人之处,虽一切都源自于薛雯献计,但她从旁瞧着,一时倒也分不清薛昌韫对徐鸾的独宠中,究竟有几分真假······

——那徐鸾得了姑姑的耳提面命,对薛雯自然十分恭敬,但恭敬的同时,也是很有想亲近的心的。

而薛雯为她好,对她虽称不上冷淡,但也实在是不热络,没有什么“回馈”。

徐鸾并非是不聪明,只是到底养于后宅,眼界有限,再聪明都只是小聪明,并不明白薛雯疏远她的深意,只觉得理当如此,并不以为异,也未曾深思。

而就像薛昌韫对这鲜灵灵的小美人略动了一二真心一样——徐鸾年少天真,有其可人之处,便是薛雯对她也多了些包容,并狠不下心来一味的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