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正巧,薛雯也累了,把东西一扔,向后靠在扶手上,稍作解释道:“妙言那里有大公主,宁寿宫有季温澜,就连嘉嫔那里都有二皇子——都有顾不上的时候,也有都顾不上的时候,少不得我得常进宫去了。”

沈尧自然理解,点点头道:“你也是辛苦,我都知道,我知你不喜欢,说来,都是我拖累了你,否则还回西南去,也就省得这些事了——我瞧你在西南时,自在许多,或者···去自安兄那里看看,也挺好的。”

薛雯一听这话,先凤眼一瞪,道:“什么拖累不拖累的,一码归一码,别说这吃心的话,怪没意思的!”

又歪头思量了一会儿,笑道:“唔···若是可以,去东边看看是挺好的,唉——上回我听文昌侯提起,为薛昌煜折腾得这一场,海运的情况也是很不好。皇兄登基之初,四处都乱,也一直没顾得上那头,海运的情形本就复杂,瞬息万变,如今竟是倒退了少说有三十年!老侯爷半生心血,几乎糟蹋殆尽···只是,到底七十二寨和西戎才是大头,我虽知道了,也爱莫能助,恐怕暂时还是只能搁置着了。”

沈尧也是一叹。

想来,同薛雯说起时,谢自安还只是点到为止,与好友沈尧酒后自然就说得深多了,纵使沈尧不知从前昌盛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听谢自安描述如今的衰败和种种乱象,也还是龊气得要命,怄得陪着郁闷的谢自安大醉了一场。

——薛雯说的话一定准,如今听她都这么说了,便知道谢自安只怕必是还得独自支撑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说从头,当初文帝朝首开海运,摸索前行。

再后来就是先帝,这平帝纵然有千般不好,但有一样,他对海运是十分重视的——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海外小国觐见之时,对□□上国赞叹连连,对平帝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哄得他龙颜大悦的缘故,所以才有一个不够,还想有更多,想要四海服膺,但不论出发点是什么,效果是好的,利国利民,千秋万代。

到了废帝时自然就不必多说了···那就是个病人,心理扭曲,就爱跟人反着来,什么要紧、什么难得,他就偏偏要使反劲儿。

如今,薛昌韫勇武好战,要是击寇,他保准上心的,但海运就···

——现在蓟州的互市何等繁华,解了边境之危,当初却是孝仁皇后张妍的主意,提出来的时候,他犹嫌啰嗦呢。

邪性得很,正思量着这些事呢,御前太监马夔来请他们夫妻俩了。

因正议朝事,沈尧乍一听还稍微惊着了···陆力陪着马夔稍坐,二人更衣整装,没有耽误地进宫了。

——薛昌韫传召两人不为别的,是今科琼林宴和鹰扬宴的事情。

这也不完全算是朝事,所以私下与心腹商量罢了——也算是给沈尧找点儿事情做,别把他闲出个好歹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