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只是开胃菜,紧接着就是削弱宗族,薛昌韫可算逮着了机会,大刀阔斧地动作起来——尤其是那些仗着辈分儿在他面前充大挺腰子的,更是枪打出头鸟一个也不留情。
等到略微平息了以后,宗室们简直乖得跟鹌鹑一样,薛昌韫指东,没有一个人再敢说西。
这些人虽然也都是“无功无进”,架不住命好出身好,到底是皇亲国戚,不是亲王郡王,就是长公主公主的,还是很够分量的。
有了他们服膺归顺,薛昌韫和徐贤妃都感觉轻松不少,前朝后宫令行禁止,也有油如机芯的顺畅之感。
再加上借着曹氏受了委屈的名头,对东桥大加封赏,更加提高了她的地位,双管齐下,甚有奇效。
说来薛雯是从来不把这些世家宗室看在眼里的,敢跟她作对的人,到底还是少之又少。
但薛昌韫却不同,他没有父皇为他铺路,在奉命驻守西南之前,朝中也并没有自己的势力,更还有疑似谋朝篡位、逼死兄长的前由在,对上这些人时颇有些力不从心······
如今,薛雯借着这次薛雰两姊妹闹出来的事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杯酒释兵权”,替薛昌韫终于算是解决了心腹大患。
薛昌韫自然是龙颜大悦,高兴地和徐妙言说了半夜薛雯的好处,把被迫听着的徐妙言给烦的不行······
——自然,对于薛雯接下来提出来的小小的要求,是绝没有不满足的可能的了。
第110章 添油 当初,薛雯和沈尧喝多了酒半……
当初,薛雯和沈尧喝多了酒半夜“发疯”,两人两骑,趁夜离京,连明安长公主的令牌都动用了,很是风头出尽了一把。
事后薛昌韫为了给自己的妹妹遮掩这难得的傻事,这才这得到消息后急匆匆地补了一道旨意,命薛雯任皇使,安抚西南周边百姓,并查访密报:与西戎的战事后,边关城镇的复原情况。
之所以用了“密报”这两个字,就更是明晃晃地是替薛雯找的借口了,密报嘛,报没报,还不是只有薛昌韫知道?
反正不过是个由头,自然也编得不怎么精致圆满了——大致掩过去就是了。
薛雯虽不怎么在意这点儿声名,但皇兄一片好意,她自然也知道领情,来了西南这一段时间后,除了出计摆了一道七十二寨的庐军师外,也果真像模像样地去察看了一番边关民情,上了几道折子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