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只是李母这些日子以来因备受冷落而颇有微词,道:“大郎,在泉州你乃说与我和你爹爹到这临安享天伦,殊不知竟是幌子,换得你在族亲面前的名声,只我们到了这里,莫说屋清瓦冷,连要传个郎中亦要几经周折,你何苦将我们千里迢迢骗来,倒不如任我们留在泉州,全凭命运眷顾罢。

“你忙我亦知道,只是若为了公事,疏了家人亦不可取。你娘子是很需要陪伴的,你二人才经历了那般痛苦,最是需要彼此的时候,断不可各自强撑,互相挟持才好走过这坎儿。”

李夫人后面的话说到赵溪恬的心里,她想起那里去的孩儿,不由得又一阵心痛,几近难以喘息,再无暇顾及婆婆言语抱怨自己家事上的疏忽。

“孩儿该死,竟让母亲如此操心,又在这里受了这等委屈,”李都泰被他母亲的说得抬不起头,“那何管家事情未做好,我命人叫了他来,当面让他向二老谢罪,若再令爹娘委屈,便连他也一同换了。”

“何苦?仆从之事不必费事声张,回头你自令管家调度即可。我与你娘已决心回乡,人老了,离家太远心总是漂浮着。”李父道。

“我与你父亲想着与你聚少离多,方才同你北上,料不到你公职竟如此繁多。”李母觉适才话说的有点重,见李都泰为难心不觉便软了,“我们上了年纪的,余生就图个轻松,泉州有你弟弟妹妹,你大可不必担心我们。”

“爹、娘,孩儿不孝,未能尽子职,今日便受孩儿一拜,以答父母之大恩赐。”说着乃起身,走到他父母的座位之前,亦不等仆人拿来垫子,便恭敬下跪礼拜。

李氏父母被李都泰突如其来的行礼弄得不知所措,李父道:“你快起来罢,忠孝两难全,你受国所托,自当以职务为重,如今你尚年轻,未来前程不可限量,定要尽心尽力、爱惜自己的声誉!”

李母将他拉起来,内心只觉得老话说的是,孩子越能,离父母越远的。

“孩儿定遵从父亲教诲。”李都泰起来,又在他父母身旁坐下,“父亲,有一事,我虑了许久。”

李父看他一眼,点头允他说下去。

李都泰便道:“如今三弟也已成亲,然尚一事无成,早些年他在临安学习,不论甚么,他都是有天赋的,亦小有成绩,未料时隔五六年,据我观察,如今他不论学习、或是字画,居然与他在临安时别无二致,全无所进。因而我想,不若让他到临安继续学习,勤学苦练方不至继续荒废下去,指不定将来可成。”

李氏夫妇回到泉州这些年里自然知道李都匀不学无术,恣意生活,早前尚偶尔监督逼迫他勤奋入举,然见他不爱,只专心字画,且又有留他在身边的私心,便放开不管,任由他自由作为、到处玩耍,只要他没做出格的事,乃不+分管教。

“为他的学业,我与你娘早已伤透了脑筋,我且再问他意下如何罢,若他执意不肯,便算了。你我都是为官之人,肩上的担子、官场的险恶最清楚不过,我见三郎逍遥自在,便每常觉得,让他随他的性子去走自己的人生亦未尝不可,因而近年来才放纵了他。”李父说完,叹息一声。

李都泰听了,陷入沉思。

李母看着沉默的父子二人,道:“若三郎来了临安,我们泉州的家可不是冷清了么?我日前还想他成了亲,因而家里将要热闹起来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