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平心而论,魏讽身高八尺,形貌佚丽,昂首立于中庭,确有几分名士风范。但曹丕曾看过西曹属蒋济写的一篇文章,讲得即是如何观人。所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魏讽眸小而白多,瞳『色』深而杂『乱』,此时身虽站定,眼睛却左右移晃,可知其心亦是浮躁不安。
桓灵之时,朝局动『荡』,李膺陈藩等人为振朝局,激昂文字,抨击戚宦,甘冒灭族杀身之祸,方得天下赞誉,士人延颈;建安初年,连年征战,汝颖冀凉之才士,外可临阵制策,内可安邦定国,遂有美名加深,流延宗族。如今,天下久无战事,朝局安稳太平,反倒让魏讽这种无内外之才,无殉国之志,却能言善辩,靠言辞煽动人心之人成了人人赞誉的名士,真是荒唐可笑。
曹丕面上温和依旧,不将心中的不屑『露』出一分。他闲然走至厅中,在主位端坐下。
“臣魏讽,参见世子。”
“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待魏讽依言坐下后,他方又缓缓道,
“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说来,魏讽与曹丕年岁相差无几,纵然要显尊重,曹丕称他表字,唤他“子京”即是。但对厌恶之人,曹丕再善于隐藏心绪,也做不到每时每刻滴水不漏,所以还是卖几分面子,尊称为“先生”,既听上去显得尊重,又无形中疏离开两人的距离,一举两得。
魏讽似乎有意要卖曹丕个关子,一会儿展展袖子,一会儿扶正头冠,低咳几声轻轻嗓子,这才慢悠悠道:“讽是为世子解忧而来。”
“不知先生所指是何事?”
魏讽淡笑不语。
曹丕只得耐着『性』子,又加了一句:“还请先生赐教。”
“赐教哪敢当,如今内祸且熄,外『乱』便起。讽身为臣子,理所应当为世子、为魏王分忧。”魏讽的语气、神态与他话中的客气可全然不一,“荆州之事,世子可有决断?”
“这件事,今日早些时候,丕已处理妥当。先生不必烦忧。”
“那不知,世子是打算出兵,还是求和?”
曹丕终于忍不住哂笑一声:“先生认为,丕会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