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藏镜 大芒 1260 字 2022-10-05

皇帝感叹:“先帝晚年仍挂心边患未平,于是有了他最后一次远征。远征前一年,西南边陲小镇发现一座铁矿,这如果放在平时,是件大喜事——当地可以增加许多税收,百姓又多了件可以赚钱的活计。但偏偏这座铁矿的发现在朝廷刚刚制定远征计划,以及殷怀新建的兵器厂刚出了第一批新式武器。先帝要求全军升级装备,铁矿没日没夜的加紧开采,小小的边陲小镇,人人都成了采矿工、冶铁工、铸炼工……”

上千上万的工人在地底下采矿,成百上千匹马拉运开采出来的果实,还有靠水排催动的超大型排橐鼓风,巨大的风力通过管道煽动着一排排的火炉,满城的打铁声,震耳欲聋。

但这样的热火朝天都不能满足朝廷骤然暴增的的炼铁的需要,还有戎马一生的帝王最后一次远征的决心。

再加上层层加码,层层盘剥……

直至不堪重负,民怨沸腾,终于发生令朝廷始料未及,令大宁盛世难堪的铁城暴乱。

先帝叹气,让殷怀在陪御驾远征前抽空去平个叛。殷怀过去打了十几天,以极小的代价弹压了铁城之乱。

朝廷官员的震怒终于姗姗来迟,纷纷提议将这些叛乱暴民及其子女全部列入奴籍,发配莽荒之地。是先帝否了,除了一些带头起义的处决,其余人依据反叛参与程度定罪量刑,还下了罪己诏,停止了铁城的疯狂挖掘。

史称为“销金案”。

但事情不可能当作没有发生,铁城从此臭名昭著,四周百姓避之不及,连童谣都会唱“有女不嫁铁城郎”,又因获罪者众,铁城的下一代大都成了罪人之后,永远失去入仕资格。其他铁城人纷纷逃离,从此铁城渐渐成荒城。

而先帝的醒悟和仁慈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

这才有了殷莫愁与李非在十年前初次见面时的大朝会上发生的行刺。

皇帝问:“为什么会想到上官博?”

殷莫愁:“养蜂人的模式。有了受害者名单,我就可以找出他的作案规律。这些家族各自在南北,家族成员并没有人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唯一的共同点是百年世家,他们之间极少联系,没有通婚,也没有联盟的迹象。这几个家族都并不显赫,甚至都有点边缘化。直到我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和销金案有关。”

“西岭霍氏有祖传探矿的本领,霍氏老族长发现了铁矿矿脉。

徐易一生著书立作,好纸上谈兵,先帝在宣布远征的意义时,引用了他写的一篇《平边论》,这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

至于柳氏有个叫茂诚的,他曾在工部任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司曹,却借着督矿,与当地官员勾结,私自加码,克扣工钱,把矿工当作奴隶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