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奴才与祁玉公公都是无根的人,我们这些人有什么想法,彼此门儿清。宫内不许对食,宫外却没这规矩。奴才倒认识几个祁玉公公底下的孝子贤孙,这几个人可能知道得更清楚,要不,叫过来问问?”
曹后一听福玉这老东西又在拆台,简直恨得牙痒,偏偏发作不得。
福玉是陪了今上几十年的老人,与承德帝的情分自不必说,而他也极尊敬先皇后,甚至在先皇后死后仍处处维护着先皇后的儿子,丝毫不卖曹家面子。
无论如何,曹后不能打福玉的脸,可眼下也万万不能让证人现身,谁知道又会扯出什么要命的事来。
曹后依旧稳稳端着高傲的神态,冷斥道:“也不看看是什么身份,竟敢来这种地方回话?即便是祁玉自己不检点,又与太子有何干!”
晋王轻笑一声,“今日审洋人时,苦主的讼师有个比喻甚是精妙。她说,有人拿刀杀人,倘若被缉拿归案,难道也能辩称说是刀杀的,不是人所为?祁玉公公虽资历深,但到底不是主子,纵然有千万个主意,没主子点头,他也是万万不敢妄动的。”
曹后却也不慌,冷冷回道:“晋王这比喻不妥。刀是死物,祁玉就算是奴才,但也是有自个儿主意的人。”说罢便转头呵斥祁玉:“狗奴才,你该不是自己做了腌臜事欺上瞒下罢!说,你有没有跟太子回过这种事?!”
祁玉何等机敏,如何不明白这是何意,只连连叩头哭道:“皇后娘娘恕罪,太子殿下只叫我好好招待洋人,但怎么招待,并未过问细节。奴才想着这事不光彩,便也没跟太子爷说,怕污了他耳朵,千错万错,都是奴才的错……”
高庭衍似是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出,丝毫不恼,反而露出些许笑意,“祁玉公公倒是有担当,只可惜,担得了前头的事,却担不了善后的事。”
曹后如刀似的目光朝他望去,高庭衍继续道:“这么些年,不是没有遭了害的男女去官府报案,可当年是康若滨坐镇京兆尹,没少将苦主轰出官府,致其有冤难诉,上告无门。上回康若滨罢官回乡,抄家时可是抄出了不少要紧的东西。宁德九年便有一案捅到康大人面前,彼时康大人刚上任京兆尹不久,然而康大人扣了洋人却去信东宫,东宫回信「顾全大局」,康若滨便放了洋人,此后多年更是对洋人的恶行视而不见,致使洋人为祸至今。”
说着话,高庭衍从袖中掏出一薄脆的信笺:“这难道也与东宫无关么?”
太子望着那封信早已吓傻在原地,曹后也瞪大了眼睛一时难言,赵太后却不屑地冷哼:“依哀家看,太子说得没错。事关洋人,自然要顾全大局!”
“所以,大局到底是什么?”高庭衍问道:“皇祖母说的大局,是否只是洋人的安危,洋人的喜恶?”
这话说得刺耳,连赵太后脸上也挂不住,“晋王休得曲解哀家的本意!”
“那么,皇祖母再来看另一件事,看看东宫是否真的顾全大局。”高庭衍掏出一叠供词,交由福玉上呈承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