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其七十六章 边陲

太平记 克里斯韦伯 2400 字 2个月前

刘久摇了摇头:“可是这里荒芜的很,到处都是蛮夷!交趾,九真,日南恐怕更荒芜,蛮夷更多!”

“没错!可这也意味着这里可供开辟的土地更多,资源更丰富!”魏聪笑道:“我问你,西周初年,有那些强大诸侯国?”

“嗯!”刘久犹豫了片刻,苦笑道:“属下不知!”

“齐国、鲁国、卫国、宋国、申国,曹国、霍国、虢国!”魏聪报出一连串国名,最后问道:“你是不是奇怪,这里面大多数国家你都没听说过呢?”

“不错!”刘久苦笑道:“属下没读啥书,请郎君原谅!”

“这不能怪你!”魏聪道:“因为这里面大部分国家后来都被灭掉了,即便没有被灭,也变成无足轻重的小国,能保持强大并坚持到战国末年的只有一个国家,齐国!”

“啊!”刘久吓了一跳:“那,那些强国呢?比如秦国、楚国!”

“秦国在西周初年不过是个西部边陲养马的附庸,没有诸侯的身份,受封为诸侯要等到平王东迁的时候了。楚国的情况要好些,周武王灭商时楚国的先祖有功,被册封到当时的南方,不过也只是子爵,地方不过百里,而且所在的地方荒凉无比,还不如现在的番禺呢!

其实其他强国的祖先也差不多,三晋的先祖跟随的晋国最早受封之地也是戎狄之间,远不如同时的卫国、宋国、申国,曹国、霍国、虢国富庶繁荣;燕国的国都在今天的幽州,由于路途遥远,与宗周曾经断绝联系上百年;

即便是齐国,其始封之地营丘也是在莱夷之中,其君王陵墓都在其都营丘城门附近,就是因为与周边的莱夷战事不断,怕被外敌掘墓泄愤。你看,战国七强之中,就没有一个一开始受封于富庶之地的,全都是从边陲之地发展起来的,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因为天命眷顾?”

“天命缥缈,谁又说的清楚?”魏聪笑了笑:“其实原因很简单,边陲之地固然夷狄众多,人烟稀少,但也土地众多,邻国少,扩张起来牵涉的力量也少。不像卫国、宋国、申国,曹国、霍国、虢国这些近于中原的诸侯国,稍有动静,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实力增长的速度会比卫国、宋国、申国,曹国、霍国、虢国这些处于中原之地的诸侯国快,时间一久,自然强国就多出于边陲,而中原之诸侯就逐渐落伍了!”

“郎君的意思是,我们占了交州就是边陲之地的诸侯?”刘久渐渐明白了过来。

“不错,我们在交州,无论并吞了多少蛮夷的土地,掠夺多少人口,开矿筑城,编练军队,打制兵器。朝廷都不会管也管不着。而在中原,稍微做点什么,得罪了当地的豪强,指不定就会引来朝廷的指叱,甚至被强制召回雒阳,前功尽弃。

至于人口稀少,眼下蛾贼之乱就是一个契机,随着战事从两淮向江南转移,越来越多逃避战乱的百姓就会向南迁徙,只要我们做好准备,把南来的逃难百姓安置土地,授予农具耕牛,让他们在交州安居乐业,时间一久,他们就会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乡,户口岂不就繁盛了?”

“难怪郎君现在不想插手豫章郡!”刘久钦佩的笑道:“那郎君准备如何安排?”

“很简单!”魏聪道:“北来之人一时间不习惯番禺的水土,不如便在这里设置一处侨县,专门用于安置北来之人,一来可以满足我们开矿所需,二来可以减少他们与本地人之间的冲突,三来可以募集这些侨民为兵,制衡交州本地人。为了避免南下之民宗族过于强大,我们可以在过山道路前设置隘口,将宗族过于强盛的挡在五岭之北,安置在赣县等地。只让零散百姓过岭!”

听到这里,刘久已经是心领神会,对于魏聪这种外来户,最担心的始终是本地势力的崛起。所以能够获得远远不断地北方移民是能够压制本地势力,确保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定性因素。魏聪这套说白了就是借鉴了永嘉之乱南下的东晋朝廷的玩法——将南下流民安置在若干侨郡,不使其与江南人混居,使其成为朝廷手中控制的主要军事力量来源,比如著名的北府兵,其兵员就是来自南兖州(治所在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