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改元图治,秣马北伐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朝臣本来就有至少五天的休沐假期,这次干脆直接连放,从初一到十五休半个月,各部只留下处理必要突发事务的轮流值班官员。

赵子称也不急于立刻折腾什么执政举措,就让大伙儿安生了半个月。

过完上元节后,才开始讨论具体的北伐计划时间表。

朝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文臣都有些担心,怕新君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但也没人觉得,自己真能顶住皇帝的龙威。

毕竟眼前这位新登基的天子,可是古往今来皇帝当中,个人战斗力最强的,项羽可没当上皇帝。

这样靠着连番军功从宗室诸王里杀出来、身登大宝的人,谁又能拦得住呢?

所以就算是最持重的文官,也只敢姿态很低地苦苦哀求赵子称稍稍体恤民力。

曾经跟赵子称相熟的御史中丞魏宪,不怎么知兵,但比较恤民,就仗着交情委婉说道:

“请陛下明鉴,之前朝廷收复河南一帆风顺,但那多是因河南百姓翘首期盼王师,民心所向不可逆也。金人又内乱夺权,这才有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眼下听说金人已立新君,完颜宗干地位稳固,而且他们已经迁都燕京。若是朝廷大军再直扑河北,恐怕会引来金人全族同仇敌忾死战。

而河北之地,燕云百姓本就不认同我大宋,他们作为原先辽国的子民快两百年了。之前宣和年间旧事已经证明,当地百姓并不期待我大宋王师。

而河北其余各州府,因之前连年战乱与水旱蝗灾,十室九空,就算有河北腹地汉人百姓心向我大宋,也没多少人了。而且之前打河南,至少还是赵构伪逆治下,如今的河北,已被化为金国直辖,金人完全有可能迁徙燕云汉人乃至其所控制的其他各族百姓,来河北屯垦。

到时候劳师远征,处处不得补给,就轮到我大宋王师粮草难济,人马疲敝了——当年童贯就曾受此拖累。”

旁边其他文官,听到魏宪举例子的时候,不恰当地提到了童贯,愈发为他捏了把汗。但也有觊觎他御史中丞位置的,巴不得暗中看他笑话,指望他被皇帝嫌弃。

这老不死的,真是够狂,仗着当年官家还在苏州当地方官时、做过官家的上司,就这般倚老卖老?

而就在部分同僚为他捏汗的时候,赵子称表态了,而且大大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众卿不必多虑,朕是知道民间疾苦的,也深知军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北的情况和河南大不相同,当地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王师无法就地筹粮,无法因粮于敌,当然不能妄动。

而且,朕践祚不过半月,查访近畿,还发现了一些民情可悯之处。这几年因为战乱,黄河一直得不到修缮,京城下游,好几处堤防都已难以修复,甚至有可能改道、非人力可阻。

朕已着工部尽快勘测,拿出尽量不劳民伤财,又不伤及无辜百姓的方案来。如今河北东路故土,十室十空,虽是一桩惨事,但朝廷也要想办法,趁机做一些将来能够惠及百世的善政。

北伐肯定是要北伐的,不过沿着河北平原北伐,可以暂缓几年。朕自会择机另选精锐、海路北上,骚扰燕云乃至辽东沿海各地,让金人首尾不能相顾。

为实现这一目的,全国沿海各州府,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物产,扩建船厂,钻研改良船型,扩大朝廷水师海运之力。将来一旦海运成熟,还要将一部分漕运改海,以节省民力、运费损耗。”

赵子称没打算瞒着,也不怕金人刺探,他就是直接打明牌,告诉金人这几年他会专注于沿海骚扰,先削弱一下金人的国力。

顺便再趁着这段时间改革强化海运、治理黄河处理可能出现的改道,把一切收拾干净后,就是金人的亡国之日!

童贯北伐,就是输在河北平原后勤不济、没法就地筹粮上的,军队打持久战的能力根本没有了,饿都能饿死。

北宋末年河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已经被极度破坏了,如今也只会更差。

而赵子称知道,原本历史上建炎二年(书里面现在的建炎元年,实际上是历史上的建炎三年),黄河在滑州就发生了巨大的决口,然后才有了后来六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入海”,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黄河河道才再次决口北返。

但那时候经过六百多年、淮河的入海口已经被黄河的泥沙淤堵完了,还导致淮河只能走邗沟运河注入长江入海。淮河下游的苏北地区也彻底变成了水旱灾患连年的贫苦之地。

当然,原本历史上,黄河在建炎二年改道,既有天灾因素,也有人祸,兵荒马乱时期无人修缮,还有地方官员试图引水阻敌。如今因为赵子称的蝴蝶效应,这一切还没有发生。

如今的黄河,还是处在极度年久失修的悬河状态,随时可能引爆。

赵子称觉得,不能为了军事目的、让黄河南流夺淮,宁可更加尊重自然规律一点,让黄河在河北平原上再找另一条河当主河道。比如后世称为黄河主河道的大清河就还行。

而历史上的宋朝统治者不敢这么干,是为了军事屏障的考虑。黄河夺淮后,淮河变得更宽,南宋守淮也就更容易守了。

现在赵子称完全不存在这种考虑。金人有骑兵又如何?他们敢来汴京,赵子称就跟他们野战再击溃他们一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而河北平原如今已经几乎没有百姓了,尤其是沧州、河间这些河北平原东部,反复拉锯,饥荒战乱,加上赵子称的移民救人,当地十室十空。

既然如此,提前规划好一条新河道,等黄河改道完后,再把人民移回来,也算是刚好充分利用、尽量挽回了。

这些事情都比直接北伐重要,完全可以稳扎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