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岸市区指挥战斗的布莱德利仍然保持着作为指挥官的理智,深知继续死缠烂打下去收益不大,于是率领部队趁夜撤退。
这时候守军差不多已经被打烂了,组织混乱,各部队之间联系不畅,撤退行动发生了一些疏漏。
最大的疏漏是第34团级战斗队残部一千余人在准备过河的时候,河对面的第37步兵师误以为那些是敌人,匆忙爆破了桥梁,不但炸桥还发炮回击,误伤甚多,半小时后才恍然大悟的停火。这导致第34团级战斗队本可以成建制撤退,最终被迫舍弃全部技术装备,分散泅渡过河。
尔后,帝俄进攻部队企图‘宜将剩勇追穷寇’,打算一鼓作气强渡波托马克河。
不过,西岸以逸待劳的美军总归比土鸡瓦狗要强一些,打碎了帝俄部队的企图。
意识到波托马克河防线没那么简单对付以后,帝俄部队抓紧时间休整,加强侦察,等到海运而来的后续增援赶来,随即故技重施,派出多支偏师向波托马克河上游迂回,避实击虚。
艾森豪威尔判明了敌人的想法,提前在上游布置了几个预设反坦克阵地,也部署了手头上唯一一支装甲师。
可惜,没有奏效,绝对的客观差距不是通过意志和精神可以改变的。
当看到37毫米穿甲弹打在T-34正面装甲上跳弹或撞个粉碎时,绝望的亚美利加装甲兵无计可施。双方爆发的坦克战尽管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却是一边倒,陆军第1装甲师损失了近百辆M2中型坦克,收效甚微。
美军一共只消灭了约莫三十辆T-34,而且最滑稽的是其中有三分之二由航空兵和炮兵斩获,先后有二十多辆T-34和六七百名步兵是在过河后的登陆场受到空袭和炮火覆盖而损失。
可以说作为防御方的美军已经竭尽所能,然而,缺乏合格的装甲部队实施强有力的反冲锋,这一软肋太致命了。
现在,波托马克河上游,帝俄部队已经建立了两个稳固的桥头堡,第三个也在开辟中。
考虑到己方正面和侧翼同时受到威胁,野战又难以对抗敌方,亚美利加军队已经明确决定撤退了。
保卫战进行期间,为鼓舞军民士气,合众国联邦政府高调宣传了市区发生的战斗,每隔十二小时发布一次战况公示新闻,以这样的频次几乎全程直播了首都保卫战。
当晚,小镇彭德,波托马克河防线后方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