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喽!”
随着水手长一声悠长的吆喝,两艘吃水颇深的小型桨帆船缓缓驶离会川港码头,沿着琼江逆流而上,朝南方行去。
初冬的晨雾中,船桨拍打水面的声音格外清晰。
叶青站在船舷边,手指轻轻地地摩挲着妻子昨夜塞给他的平安符。
码头上,妻子抱着未满周岁的幼子,单薄的身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隐约间,孩子啼哭声传到江面上,那声音像把钝刀,一下下剐着他的心。
此番前往永平堡赴任,叶青思虑再三,终究没敢带着家眷同行。
那个去年四月才设立的拓殖点,至今连像样的医馆都没有,仅两三名医学院毕业的实习生在问诊看病。
上月传来的公文里还提到,有移民因疟疾死了三人。
想到这里,他攥紧了手中的任命文书,公文纸发出轻微的脆响。
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叶青紧了紧衣襟。
心中纵有千般不舍,可仕途之路容不得半分迟疑。
这不仅是份差事,更是改变命运的契机,只能强压下翻涌的情愫,转身走进船舱。
永平堡是子午河专区于去年四月设立的拓殖点,坐落于琼江中游东岸的河谷平原。
这里背靠青翠山峦,前临碧波江水,冲积而成的黑土地肥沃得能攥出油来,正是上天赐予的农业宝地。
初期移民仅五百余人,采取“一堡四屯”的准军事化垦殖模式。
永平堡,作为拓殖区行政与防御中心,设有木制寨墙、官署、粮仓及简易码头,堡内驻有三十余名老移民,都是经过两到三年正规民兵训练的好手,负责维持秩序并防范可能的土著袭扰。
四屯,分别命名为安民屯、兴农屯、广济屯、丰裕屯,呈品字形分布于堡外,每屯用木栅栏圈出聚居区,八十到一百名移民分散居住其中,清晨闻鼓上工,日暮鸣金收队,就近开垦的土地已初现田垄阡陌之形。
经过初期移民们的辛勤劳作,永平堡已开垦出耕地约五千二百余亩,沿着琼江东岸形成连绵的田畴。
去年试种的土豆长势喜人,让移民们对来年丰收满怀期待。
待今年移民季到来,专区一口气又向该地输入了一千三百余移民,使得该地人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大量移民的到来,让原本寂静的拓殖区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为大规模农业开发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
随着永平堡大规模开发序幕的拉开,琼江之上也变得繁忙起来。
作为连接外界与永平堡的重要交通要道,江面上船只往来不断,将新移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永平,粮食、工具、种子、布匹、建材等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物资也陆续运转而来,为拓殖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和物资的持续输入,永平堡的面貌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主堡周边相继建起九个新屯,与原有四屯形成十三屯的规模。
耕地沿着河谷不断延伸,截止到上个月底,总面积已达一万二千余亩,新修的灌溉水渠如银链般穿梭其间,将琼江水引入田垄。
整个拓殖区炊烟袅袅,渐成欣欣向荣之势。
在这种情势下,专区自然要委任一名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官员总览一切,对该地区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以期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其打造成子午河专区的核心农业区。
显而易见,这个位子极为炙手可热,凡是有抱负(野心)、有作为的基层管理人员无不趋之如骛,竭力争取专员大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