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沃土(三)

毕竟,剪羊毛是个力气活,得有人使劲把羊摁住,不让其挣扎乱动。

要不然,锋利的直剪割破了羊皮,那可就不美了。

老大今年刚满十岁,正是逞强好胜的年纪,进入羊圈后,揪住一只肥羊,双手合抱,一把便将它放倒在地,然后用膝盖顶住羊头,腾出双手又将两个前蹄死死扣住。

老二也很是机灵的抓住两个后蹄,配合哥哥将整只羊平放在地上。

刘大冲则抄起剪刀,利落地从羊脖颈开始往下推。

羊毛“唰唰”地落下,露出粉白的皮肉。

“爹,这只羊好肥呀!”二柱抹了把汗,指着刚剪完的羊。

“嗯,今年苜蓿长得好。”刘大冲抬头望了望远处绿油油的苜蓿田。

当初,刚来岚山村时,这大片坡地全都荒地,长着凌乱的杂草和稀稀落落的树木。

如今,大半种了苜蓿喂牲口,剩下的种玉米和土豆,虽然卖不了几个钱,但胜在省心,可以将大部分心思都放在饲养的几十头牲口上。

金沙滩地处金沙河谷的核心地带,气候温和、水源丰沛、土地肥沃,是新华境内主要的畜牧养殖区之一。

这里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适宜牲畜全年放牧。

再加上当地富含有机质的冲积平原,适合种植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为牛羊提供高营养饲料。

源自东昆仑山脉(今落基山)的纯净冰川融水,水质极佳,既满足牲畜饮水需求,又能促进牧草生长。

粗略统计,金沙滩拓殖区有移民两千四百人,却饲养着大量牲畜,牛存栏数超过一千八百头,马六百多匹,羊四千三百多只,几乎占了整个金川地区牲畜存栏数的两成。

该地区还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型经济,当地的农人普遍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将牲畜粪便拿来沤肥,除了满足自身农田所需,还大量转运至其他拓殖区,使粪便还田,这样既减少了粪便污染,又提升了土壤肥力。

“东家!”父子几人正喝着水,歇着气,栅栏外传来一声呼唤。

两个身着短褂的汉子扛着麻袋走来,正是刘大冲请来的帮工赵阿大和小孔。

“莫要喊什么东家、西家的,咱可担不起!”刘大冲笑着招呼他们,“来,先喝口水。待会咱们一起将圈里的羊都剪了。”

小孔从丁氏手中接过一碗水咕咚灌下,抹嘴道:“啧啧,还是糖水嘞!老刘你太客气了!”

“家里也无甚可招待的,喝点糖水,攒点力气。”刘大冲笑眯眯地看着两人,“忙到中午,就在屋里吃顿便饭。”

“哟,那可就叨扰了。”赵阿大余光瞄到丁氏正往鸡窝走去,想来是要杀只母鸡招待他们,肚中的馋虫立时开始蠕动。

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便是爬上了新华人的移民船,来到这块新洲大陆,且不说每日都能吃饱饭,那鱼虾更是没缺过,还时不时地能吃顿肉。

这好日子,他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是从未想过的。

人手多了,自然不能所有人都挤到羊圈里,便将剪羊毛的场地挪到了圈外的空坝上。

大柱和二柱牵出两只羊,众人上前三五下便将其尽数摁倒。

刘大冲单膝压住羊背,剪刀贴着羊皮“咔嚓咔嚓”地推过去,雪白的羊毛像剥开的蚕茧般层层脱落。

“老刘,这羊好养吗?”赵阿大一边帮着整理羊毛,一边搭着话。

“好养!”刘大冲直起腰,捶了捶背,“白天撒在山坡上,任由它们啃食青草就是。要想多长膘,多产毛,那就种些苜蓿和黑麦草。不过,放羊的时候要留心一点,别让偷偷摸过来的狼给叼走了。”

“还有熊!”小孔接过话来,“前些日子,丢失不在的孩子据说在山上的林子找到了。一地的骨头,还有被扯碎的衣服,管民兵的老冯说是熊干的。唉,造孽呀!好不容易才养到六七岁,就被熊给叼了去,爹娘不得哭死。”

“呵,所以,单独一个人最好不要钻林子里。”刘大冲摇摇头说道:“在咱们新华,这熊呀,狼呀,可比大明地界多得多。就算是拿着枪的汉子,遇到这些野兽怕是也讨不了好。”

“嗯,老刘说得是。”赵阿大点点头,双手用力,配合着小孔将羊翻了个身,让刘大冲好剪羊的背面,“去年间,刚来这里的时候,村长和民兵队长就再三提醒我们,莫要为了打几头驼鹿,猎几张皮毛,就随意往林子里钻。”

“说起这些野兽,我倒想起家乡的一个笑话了。”小孔笑着说道:“说是在我们沧州府那边,若是有一只老虎蹿入村子,那它连一根毛都带不走,都要被饥民吃到肚子里。”

“这人呀,一旦饿极了,别说林子里凶猛的熊和老虎,就是连同类的人也会吃。”赵阿大压低声音说道:“我听说,河南、陕西那边,人吃人都是极为寻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