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出动多艘炮舰和大量武装士兵,攻入了海达人所盘踞的青霭群岛(今夏洛特皇后群岛),捣毁了他们几处巢穴。
原本以为,这些北方蛮子遭此打击后,会收敛一点,老老实实地遵从新华人所定下的规矩,不再“惹是生非”,侵扰其他部落原住民。
却不想,海达人完全就是一群记吃不记打的蛮子,依旧死性不改。
他们虽然不再像此前那般大张旗鼓地四下攻掠部落土著,但却仍在偷偷摸摸地进行抢劫活动,还是那么喜欢掠人为奴,还是依如从前那般从事没本钱的买卖。
结果,某一天,他们可能是抢习惯了,又侵犯到新华人头上,端了一处贸易货栈,还杀了人。
这番可把新华人彻底惹毛了。
北方贸易公司随即在国内征召了两百多名武装志愿者,再加上自家的护卫队,还动员了周边数百土著壮丁,跟海达人打了一场持续两年的围剿战。
粗略估算,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战争中,有超过七百多名海达人被击杀,三千多人被俘虏。
而那些被俘虏的海达青壮男女,除了少部分被北方贸易公司发配至遥远的凛州地区(今阿拉斯加)沦为苦役外,大部分都被强行塞到分州煤矿和金石岛铁矿,用他们的余生来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赎罪”。
而李红鱼作为一名归化土著,还读过几年学堂,自然是觉得比这些蛮子更加文明一点,也更加高人一等。
平日里,挎着腰刀,挥舞着皮鞭,在矿区里耀武扬威,但凡有不守规矩,或是不从监工吩咐的苦力,皆会遭到他们这些护卫的惩罚。
轻则扣减饭食,重则鞭挞,甚至处以极刑。
不过,有鉴于矿场苦力“征召”不易,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将其打杀,也会采取一些怀柔手段。
比如,若是某个编组小队当日“绩效”超额完成,除了增加食物配给外,还会施以酒肉,以做奖励。
在过汉人重大节日时,矿场苦力也会获得半日,或者一日的休息,并给予一顿丰盛的餐食。
按照矿场主事和护卫队长的说法,对待这里的劳工,不能一味用强,更不能压迫过甚,需刚柔并济,既给他们“绩效”上的压力,又要给他们继续干下去的动力。
李红鱼对此似懂非懂,以他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矿场给了他们吃的喝的,那就该多下力干活,不能偷懒,更不能反抗,要不然就属于“桀骜不驯”之辈,得狠狠地出手教训。
金石岛矿场共有两处,一处就是他们所在北沙矿区(今布拉斯科湾),还有一处则位于小岛的西南边(今吉利斯湾)。
两座矿场除了采掘磁铁矿外,还附带生产石灰矿,是新华境内仅次于分州煤矿的重要矿石产地。
北沙矿区共有土著苦力五百六十余人,分为坑道开凿、矿石采掘、支护、排水、运输、分拣、装卸等若干作业小组,年产铁矿石六千余吨和石灰矿八千余吨。
这效率算不上有多高,但比隔壁西班牙人所经营的银矿却要强出不少。
更不消说,因为新华人的“体恤”,矿场劳工死亡率也要低得多。
矿场作业区到处都是铁镐凿击岩石的声响,叮叮当当连成一片。
李红鱼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抱着腰刀,百无聊赖地望着矿场西侧一群作业施工的劳工。
那里有一队被临时征调的苦力正在几名工匠的指挥下平整地基,准备将码头集货区的铸铁轨道延伸过来,从而减少搬运劳工的人数,将有限的人力更加集中于采掘作业区,以进一步提升铁矿石的产量。
据说,上头的大人们又将他们所在的北沙矿区目标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搞得矿场负责人很是头疼。
在无法获得更多劳工的前提下,那就只能进行内部挖潜,不仅要加大矿场劳工的生产强度,还要设法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将作业效率提升至极致。
按照那位主持施工的大匠说法,若是能完善运输轨道系统,将矿石采掘作业场与分拣区以铸铁轨道连接,便可减少40-50个人工和二十头骡马,运输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
除此之外,矿场准备向新华重工订购了数台机械破碎机,将现有的矿石分拣速度提高两倍,同时相应减少20-30个劳工。
如此一来,整个作业区将会额外增加60-80个人力,每天便可多采掘矿石5-7吨,一年下来就是1000-1200吨(考虑到不适合作业的雨雪天和恶劣气候)。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最为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的。
毕竟,矿石采掘是一项极为艰辛而又危险的工作,再加上恶劣的工作环境,劳工损伤率还是很高的。
每年差不多会有5%-8%的劳工死于事故或者伤病,若是将时间线拉长至三五年,这个比率还会更高。
其实,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大明,还是欧洲,矿山劳作中,工人的损伤率(包括伤亡和职业病)都高的惊人,这也是前工业时代采矿业最残酷的现实之一。
若是采掘作业过程中,出现坑洞塌方或者矿井透水事故,一次性死亡数百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金石岛矿场开发不到三年,大部分的作业区还都属于浅层矿脉,尚不至于发生深层矿洞垮塌或者透水之类的严重事故,算是这些劳工的不幸中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