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焦油加工过程中,经过蒸馏去除液体馏分以后的残余物就是煤沥青,沥青辅以碎石和矿渣,那就是最佳的铺路材料,较水泥路面更加平稳和柔性。
而煤球制作厂,则为国内的众多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燃料和取暖物资。
因为,此地聚集了大量的煤化工企业,故而对煤炭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相应的,这使得分州煤矿对劳力的需求,也是极为旺盛。
分州周边及内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土著原住民几乎都被“招揽”至矿场中,充当煤矿工人。
但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远不是两三千苦力就能满足的,使得当地政府和矿场将目光投向岛屿的北边以及东边的大陆,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加大劳工的“招揽”力度,以应对煤炭产能的逐年增加趋势。
在这个时期,采煤的方式通常是用铁镐、撬杆以及炸药爆破。
采掘工人在靠近地面煤层下凿一个1米深左右的凹槽,然后用铁镐、撬杆或铁棍将煤块打碎。
对于较硬的煤块,则用一把手工操作的旋转式转机钻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孔洞,然后往里面填入一定量松散的黑火药,进行小规模的爆破。
人力挖煤,是一项极其艰辛而又枯燥的工作,分州煤矿也曾试图引进一些机械设备来辅助挖煤,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这种既耗费大量人力,又效率极其低下的人工采掘工作。
但十多年过去了,这里的煤矿除了增加了些许辅助机械外,大部分采掘工作仍要依靠无数苦力进行人工采掘。
不过,近年来,技术日益成熟的蒸汽机却被迅速而广泛应用到煤矿的地面机械上,包括泵水、轨道运煤出矿和坑洞上下的提升作业。
这个时期,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在欧洲,煤炭被工人采掘出来后,最初都是通过一个个柳条筐或者木桶之类的盛具,用绳索吊装出矿。
后来,有些地方发明了木滑撬上运输,沿着矿内巷道进行拖拽。
甚至,还有的地方,采用矮种马或者驴子,背着一筐筐煤炭往来矿坑和地面。
而新华的矿场,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劳动力和减轻工作负荷,在十多年前便开始运用锻铁轻轨和绞盘将一节节满载煤炭的小型矿车输送到矿场外。
粗略估算,包括分州和合江在内的几座煤矿产量在去年已达五万七千多吨,在整个新洲大陆可谓一枝独秀(这个时期,英属北美领地仅有小规模的煤炭开采,用于取暖和手工业所需,产量仅数百吨,而西属美洲殖民领地则没有任何采煤活动)。
不过,这点产量比起同期英国的煤炭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伊丽莎白一世刚继任的16世纪中叶,英国的煤炭产量就有20万吨。
到了17世纪40年代,这个数字便已达到了60万吨,是整个欧洲国家煤炭产量总和的3倍!
不过,考虑到新华的煤炭产业刚刚起步,而且人口规模也只有二十余万(不含土著原住民),这个产量也足以令人称道了。
但是,论钢铁产量的话,新华的数据倒也不那么寒碜,还是能跟英国比划两下。
截止去年为止,广丰、分州两家钢铁厂的钢铁产量达到三千六百多吨,较十年前增长了十七倍,几与英国持平。
其中钢的产量为两百五十多吨,广泛应用于武器制造(刀剑和火器)、战场护具(甲具)、工具和农具、建筑与船舶(钢钉、铰链等高强度材料)等诸多工业品方面。
“即便如此,决策委员会诸公和科工部的大人们对钢铁产量依旧很是不满足呀!”
分州矿物局负责人丁淮楚闻知刘耀一行人抵达港口码头后,很快便带着数名官员和分州钢铁厂人员赶来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