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湾区(三)

工匠们熟练地调试好机器,将马匹套好,刀片调整至合适高度。

马夫吆喝一声,挽马开始向前迈步。

随着齿轮的咬合,收割机的刀片“咔嚓咔嚓”地动了起来,锋利的铁刃像梳子一样划过麦秆,成排的大麦应声倒下,整齐地铺在机器后方的木台上。

“老天爷!”一个新来的移民瞪大眼睛,“这……这比咱们十个壮汉割得还要快!”

“这铁疙瘩……莫不是鲁班再世?”另一个屯户也是目瞪口呆,手中紧紧地攥着镰刀,半响才憋出一句话来。

“那……那有了这物什,咱们还要割麦吗?”

跟在机器后面的两名工匠面对四下投来惊讶的目光,很是受用,头也抬得高高的,脸上还露出几分不屑的表情。

哼,一群土包子!

就这百八十亩地,我们这台机器两天就能将其割完,顶得上你们几十个人的工作量。

这台马拉式收割机被命名为“广丰-10”收割机,历经多年研制,并反复多次改进,最终于去年六月正式定型生产。

它由马匹牵引前进,通过车轮的转动驱动内部机械结构运作。传动系统车轮转动时,又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

这种机械传动方式使收割过程中的切割、输送等动作与机器前进同步进行,实现连续作业。

整个收割机的核心装置是位于机器前端的切割装置,主要由切割刀和护刃器组成。

切割刀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沿护刃器做往复直线运动,形成类似剪刀的剪切动作。

护刃器固定在机架上,用于支撑作物并引导切割刀完成切割。

机器被马匹拖拽前进时,作物被护刃器梳理并推向切割刀,切割刀快速往复运动将作物茎秆切断,完成收割。

这种设计相比传统镰刀的手工切割,效率大幅提升,且切口整齐,减少作物损失。

“广丰-10”马拉式收割机在设计上,并未超出后世麦考密克收割机的水平(1831年投入使用),而且它也仅完成麦秸收割的动作,还无法做到直接脱离入仓的动作。

随着机器的作业,切断的麦秸被拨禾轮推向输送带,送至后方木台,然后由人工将作物捆扎成束,最终统一装车运往麦场,进行最后一步的晾晒、脱粒。

“广丰-10”马拉式收割机虽然在技术上显得非常粗陋,并且对部分复杂地形,如丘陵、杂草多的地块适应性较差,而且也未完全实现机械化,依赖马匹为动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需人工辅助。

但在这个时期,它绝对属于一种划时代的农机设备。

相比人工镰刀收割,“广丰-10”收割机每天可收割30-40亩(视土地条件和马匹状态而定),效率足足提升了8-10倍。

传统收割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收割机仅需2-3人操作,大幅降低农业对劳动力的依赖。

这对于人力极为稀缺的新华而言,不啻为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中午歇息时,屯户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饭食,一边频频看向那台割麦“神器”。

“这东西好是好,可咱们这些人岂不是没活干了?”一个消瘦的新移民低声嘟囔着,“上头的官人会不会借机短了我们的三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