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为你报仇了。”
刘道规将慕容超全家的人头一起摆在刘遵和阵亡将士的神位前,并下令全军缟素。
除此之外,刘道规还上表朝廷,为刘遵请封武阳县侯,顺带为当年阵亡在平阳城的刘黑罴请封平阳县侯。
虽然他们的人去了,但子嗣可以继承。
刘黑罴有七个儿女,刘遵有十六个,也算不枉此生了。
其他阵亡将士,除了军府的抚恤,刘道规根据战功大小,授予军功爵,田产和地位由子嗣继承。
胡藩、檀祗、刘宣之以破临朐为首功,分别求封乐安太守、平原太守、济南太守,加爵县男。
为何无忌请封安成县侯。
沈田子、孟龙符、朱林勇冠三军,求封奋武将军、破虏将军、横野将军。
刘钟为伏波将军,琅琊太守。
傅弘之、毛修之为南阳太守和荥阳太守。
最后则是投降的南燕文武,垣尊、垣苗、封恺、张纲、贺赖胜、张华、韩范等人,全部加入骠骑将军府,各为文武官吏。
没过两日,封恺又引荐了南燕的左卫将军段宏。
此人也是一员宿将,是后燕外戚,段氏鲜卑,魏国攻下后燕都城中山,段宏与韩范率领工匠三百人逃奔邺城,投奔慕容德,四处征杀,创立南燕。
慕容超即位,段宏因德高贤明,而被排挤,率部众流落在河北。
南燕覆灭,段宏率八百部众来投,刘道规升其为行参军,纳入军府之中。
前前后后,收编的燕军有一万五千之众,全都是从俘虏中选拔出来的精锐,其中骑兵就有三千之多,每人双马。
刘道规麾下骑兵增长至八千。
这股势力也成为北府西府之外的第三大势力。
趁着灭国余威,士卒们正在休整,刘道规干脆将手上的各支精锐合入虎卫军中,自此不再分西府北府,亦独立于晋军之外。
不然以后派系越来越多,内斗也会越来越激烈。
士卒全部重新编制,有功者升,平庸者降。
下至列长火长,上至校尉、裨将,全都由刘道规亲自任命。
每队百人,设一督官,每部八百人设一督校,不干涉军官指挥,只负责监察军中舆论和士卒的精神状态,安抚士卒,激励士气。
虎卫军规模扩张至三万两千人。
骑兵八千三百余众,下设骑兵五校,以刘怀敬、刘怀默、刘恶郎、毛嶷、刘平之为骑兵校尉。
步卒两万四千众,设十五裨。
兵贵精而不归多,刘道规若是愿意,随时可以拉起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不过这种“大军”,根本没什么意义。
有时候兵力太多,反而是一种负担。
刘道规设置虎卫军,其实延续了魏晋中外军制度,以虎卫军为中军精锐,府兵为外军,遇上大战,中兵精锐加府兵,再加义从军,足够应对了。
攻灭南燕,缴获的战马和大小牲畜多达六万头,刘道规调去七千多匹战马和三万头驴骡,由新任的骠骑左司马垣尊统一管理。
大战时,步卒能骑上战马和驴骡,增加突袭能力和机动性。
南燕覆灭,刘道规以后便与魏国脸对脸,在黄河两岸,没有一支强大骑兵,将永远处于被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