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深厚的友情

“卫闲诺,朕问你,你如何证明这篇政论文确系你原创,并未抄施鸿哲?”皇帝问道。

“皇上,若此事为施鸿哲对微臣的诬陷,请他先证明其所写政论文引用的典故、立意,以及治水、民生之策的出处。”卫闲诺同样不卑不亢地回应。

“皇上,请先让施鸿哲证明。”排名最后的一位官员出列,向皇帝行礼道。

“请先让施鸿哲证明。”另一位位于队尾的官员也走出。

繁空望了他们一眼,不必多言,这些都是南派在京的小官员,果然如老院长所言,级别都不高,只有两人吗?是不是显得单薄了些?

其余官员面面相觑,目光纷纷投向丞相,显然,他们在等待丞相表态。然而,丞相却一言不发。

“如此,”皇帝的目光落到施鸿哲身上,“施鸿哲,你先解释政论文中引用的典故和立意。”

施鸿哲早有准备:“启禀皇上,臣在‘越阳书院’求学时,夫子曾带领我们考察淮江流域,我写的治水篇是在与地方官员交流后形成的构想,工部、兵部的几位大人可以证实。”

话音刚落,三位身着深色官服的大人站出:“臣等可以为施鸿哲作证。”

“至于民生问题,丞相私下常教诲我‘先天下之忧而忧’,丞相夫人每月都在城门设粥棚,由此我深受启发,才有了那些论述。”施鸿哲理直气壮地说。

唐相紧闭双唇,看了一眼作证的官员,神色莫测。

听听这番说辞,还真挑不出什么破绽,繁空看向卫闲诺,不知这孩子要如何自证清白。

这时,一内侍入内禀报:“皇上,国公府的小公子殷景澄说有东西带给卫闲诺大人。”

“让他进来。”皇帝吩咐。

片刻后,殷景澄带了两名宫侍步入大殿,二人各自捧着十几本书。

殷景澄走到卫闲诺身旁,给他使了个眼色,又望了上首的太子一眼,退至一旁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