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要让黄河重新变清!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874 字 2个月前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黄河水才逐渐变得浑浊。”

“陛下学究天人,才能一语道破。”

“微臣治理黄河多年,竟未曾想到这一层,实在惭愧。”

“微臣回家之后,一定谨遵圣谕,好生读书!”

朱允熥不由得深深看了陈铮一眼。

自己虽然记得《诗经》中有这样一句描述黄河的诗句,但具体出自哪一篇,却已经记不太清了。

陈铮却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是《诗经·魏风·伐檀》中的记载。

论起引经据典、咬文嚼字,自己还真比不上这些传统的读书人。

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尝不是在情理之中呢。

《诗经》乃是“四书五经”之一。

朝堂上的文武官员,有谁不能倒背如流?

自己所读的那些古籍,与这个时代的传统士子相比,确实算不上什么。

不过,朱允熥也并未因此感到尴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己的优势,本就不在于此。

朱允熥没有纠结这一点,而是转移了话题,道:“黄河水之所以浑浊,是因为人类活动破坏了上游黄土高原的植被。”

“植被一失,水土流失便愈发严重,大量泥沙倾入河中,便造成了今日这般泥黄如浆的景象。”

“所以,要让黄河变清,其实也并非难事。”

“只需在黄土高原上广植林木,让那一望无际的秃岭重新披上青翠华裳。”

“树根稳住泥土,便不会再让泥沙入河,黄河之水,自会渐渐澄清。”

他顿了顿,目光掠向远方。

“黄土高原原本是广袤无垠的原始林海,枝叶蔽日,生机勃勃……只是后来,人类的斧锯与火把,将它一寸寸削去。”

“百姓缺粮,只能毁林开荒;缺柴取暖,便四处伐木。”

“年复一年,森林破坏日益严重,大地上的泥沙被水冲下,进入黄河之中,黄河才成了今日的模样。”

“而今,我大明粮仓充盈,粮食足供天下人饱腹有余,而且产量年年递增。”

“取暖有煤,不必再砍伐林木。”

“这正是重种林木、让黄土高原复绿的良机。”

朱允熥心中有数,尽管后世的科技更先进,但让黄土高变绿这件事,却未必能比当下更容易做到,可能反而困难得多。

后世的黄土高原上,人口密集,总数高达一亿以上。

人口越多,对土地依就越重,要想退耕还林便越难推行。

后世虽有退耕还林的政策,但规模和进度都被严格控制,不敢退得太多、太快。

因为后世的华夏,人口太多,人均耕地太少,粮食严重不足。

国家不得不下大力气保护耕地。

如今的大明,却恰恰得益于人口相对稀疏,还不到后世的十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要大得多。

在朱允熥的“科学”推动下,单位面积的亩产量稳步提升。

即使不考虑任何国外的粮食进口,现如今大明的粮食,也已经不仅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还有大量的剩余。

这时候实行退耕还林,保护水土,反而比后世人地矛盾尖锐状态下容易许多。

……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