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新形势下的贪腐变化!朕有意为之!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2826 字 2个月前

“法不责众,终究是难以尽数惩处。”

她伸出素手,轻轻拂过堆积如山的案卷,指尖下的罪状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徐妙锦轻声道:“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无上皇当年铁腕治吏,掀起的反贪大案可谓惊天动地,空印案、郭桓案,哪一次不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可结果呢?”

“贪腐真的就此绝迹了吗?”

“倘若真有那般成效,空印案之后,就不会再有郭桓案发生了!”

“况且,难道那些贪官,就只在那两次大案中才伸手动脚,平日里便个个是清正廉洁的君子了?”

“这断然无可能。”

“然而,除了几大案之外,平时查处的贪官污吏却并不多”

“可见无上皇纵然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也只能借大案雷霆一击,平日更多的,亦是依靠威慑,而无法做到釜底抽薪,彻底根除。”

“再说武将。”

“那几次反贪大案,所涉之人多为中枢与地方的文臣,武将牵连甚少。”

“难道真是因为我大明的将帅们个个都清廉似水,不染分毫吗?”

徐妙锦摇了摇头,目光清澈而锐利:“人性大抵相通,文官爱财,武将又岂能免俗?”

“陛下推行军制改革,废黜天下军户之时,想必也清楚,有多少本来该由士兵世代相传的军田,早已被他们的顶头上司,被各级将领,用五花八门的手段,悄然划入了自家名下。”

“长此以往,没有田地的士卒必然会失去战心,甚至是逃亡。”

“有鉴于此,陛下才进行军制改革。”

“这其中的弊端,无上皇难道就真的不知道吗?”

“可他老人家即便再痛恨贪腐,为了朝局稳固,为了天下安宁,也不能像处置文官那般,对武将大开杀戒,尤其是那些盘根错节的中低层军官。”

“所以,多数时候,仍是以震慑为主,难下重手。”

“陛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制订了诸多新政,已让官吏贪腐的难度远高于从前。”

“若非他们如这般结党营私,相互勾结,单凭一人之力,断然贪不到如此巨额的钱财,更难以将黑手伸向无辜的百姓。”

“再看这些供状,其中虽也牵扯出几位京官,却都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小吏。”

“真正的中枢要员,无论是政务大臣还是军务大臣,皆未曾直接参与。”

“恰恰相反,据这些罪臣供述,那些重臣们反而颇为爱惜羽毛,不屑与他们为伍。”

“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官阶太低,尚不够资格去腐蚀那些大员。”朱允熥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的冷意,“河南巡抚、巡按,皆为封疆大吏,由政务大臣举荐,经政务处层层考核方能上任。”

“郑鸿渐与赵清直二人竟敢如此丧心病狂,贪赃枉法,那些举荐、考核他们的政务大臣们,当真就无一人察觉丝毫端倪?”

他的声音愈发沉郁,像是质问,又像是自语:“还是说,有人早已洞若观火,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抑或是……早已被他们的金银财帛所污,成了同流合污之辈?”

朱允熥自嘲地牵了牵嘴角,眼中满是疲惫的讥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他们十年寒窗,所求为何?”

“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将书中虚幻的黄金屋、颜如玉,变为现实中取之不尽的财富与美人么?”

“可待到真正踏入仕途,方知朝廷俸禄微薄,手中权柄又处处受制。”

“人前风光,人后酸楚,这巨大的落差,足以让任何虚悬的道德底线分崩离析。”

“唯有贪腐,才能填满他们欲壑难平的野心,才能让他们体会到那种生杀予夺、主宰他人命运的快感。”

徐妙锦沉默了片刻,凝望着朱允熥深邃的眼眸,道:“陛下,若要追根溯源,这些人能贪墨如此巨额的钱粮,恰恰是因为您的新政太过成功,令国库日渐充盈。”

“否则,任他们有天大的胆子,掘地三尺,也搜刮不出这般惊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