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带着古丽回村

夜色深沉,晚上十二点。

一整只肥美的羔羊,在几人围坐的热闹攻势下,早已被啃得溜光。

烤全羊的孜然味和炭火气还未完全散去。

苏阳和古丽起身告别,踏着朦胧的月色,朝家的方向走去。

和乌市城投的合同总算是尘埃落定。

签下名字,按下手印,梁主任明天就得启程返回乌市,接下来就是打款、启动新鉴定所的一系列流程了。

计划很明确,借着新玉种在市场上掀起的这股热浪,再加上解晓东这个明星人物的影响力,先在乌市站稳脚跟,然后是喀什,再逐步推向内地。

鉴定所的前景看着挺亮堂。

不过,苏阳这边还得派人过去做技术培训。

这可是个美差,工资照拿不说,到了那边指定被当老师供着,好吃好喝好招待。

但是具体派谁去,还得回村里好好合计,北大窑那帮老伙计经验最熟,流程最清楚,就是拖家带口的,出远门没那么方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晨光熹微中,玉器店门口已是人来人往。

昨天王春生紧赶慢赶送来的那批黄口料,加急做了鉴定,证书今天一大早就送到了。

于盛和王华两人,和阿旺一起忙活起来。

他们将崭新的鉴定证书摆放在黄口料玉件旁边,又用细绳系上写有编号和价格的小硬纸片标签。

这证书一亮相,玉件的身价仿佛都跟着透亮了几分。

随着价格的飞涨,苏阳将价格翻了三番之后,大家也逐渐接受了。

“阳哥,”王华一边挂着标签,一边仔细端详着老爹做的活儿,忍不住感慨,“我爹这手艺,以前咋就没发现这么地道呢?唉,那时候净跟他犟了。”

苏阳拧开一瓶汽水,甜滋滋的橘子味散开,他灌了一口,笑道:“现在知道了吧?你爹那叫真本事。让你学你还不乐意,后悔药可没处买去。”

“后悔啥呀,”王华挠挠头,实话实说,“这行当,光有手艺没路子也难。要不是阳哥你把俺们家的生意撑起来,我爹这手艺再好,估计这会儿也愁得直嘬牙花子呢。”

这话倒是不假,和田这个地方手艺人多如牛毛,可真正能出头,能把玉件卖出大价钱的凤毛麟角。

没有过硬的作品,大多只能守着个小作坊,靠着接点零活勉强糊口。

像马学五老爷子那样从小就学童子功,几十年走南闯北磨砺手艺,到老了才博得个“大师”名头的,那是真正的厚积薄发,是汗水浸透的岁月熬出来的名望。可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

上午忙活完店里的活计,一行人溜达着来到熙熙攘攘的民族街。街边小摊热气腾腾,他们找了个熟悉的摊子,围着小矮桌坐下,就着滚烫的奶茶,吃着皮薄馅大的烤包子,算是解决了早饭。

“古丽,这边也没什么事了,你要是有时间这两天你跟我村里住几天,老头子天天念叨,跟念紧箍咒似的。”

古丽莞尔一笑,点点头:“好呀,是该多回去看看。我这个当媳妇的,哪能老让老人家惦记。”

收拾停当,苏阳跨上摩托车,古丽坐到他身后。

摩托车在柏油路上突突地启动,朝着乔木村的方向驶去。

七月的和田,清晨的风吹在脸上格外舒爽。公路两旁是望不到边的戈壁滩,远处偶尔能看到几丛顽强的红柳。古丽紧紧搂住苏阳的腰,这一刻显得还挺浪漫。

摩托车刚拐进乔木村的土路,就看见广场上聚满了纳凉的人。

二婶子自从去了北大窑上工后,在广场“扯老婆舌”的江湖地位就被陈家媳妇、李家嫂子她们接替了。村里的舆论领袖,就像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冒一茬。

“哎呦!快看,阳子带着他那城里媳妇回来啦!”眼尖的陈家媳妇第一个嚷起来,声音带着点夸张的兴奋,“啧啧,这姑娘长得真水灵,跟画报上的人似的,比小成家媳妇还俊俏!阳子真是好福气哟!”

“可不就是嘛!”李家嫂子手里摇着蒲扇,高声打招呼:“阳子回来啦!这都多少日子没瞅见你人影了,在外面又发大财呢吧?”

苏阳松了油门,摩托车在人群边缘停了下来。

这一停不要紧,十几双婶子大娘、叔伯大爷的眼睛,像探照灯似的,“唰”地一下看向古丽。

古丽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这么多人,辈分称呼一下子堵在嗓子眼儿,实在叫不出口,只能红着脸,抿着嘴,微微点头朝大家笑了笑。

藏在背后的手,悄悄在苏阳结实的后腰上用力掐了一把——催促快走!

“嗨,发啥财呀,婶子嫂子们可别抬举我了,就是瞎忙活,混口饭吃。”苏阳笑着应酬,“都吃过饭了吧?”

“吃过了吃过了!天热,屋里待不住,这不都出来透透气,凉快凉快嘛!”众人七嘴八舌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