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家的好儿郎们

但是,自古以来像李世民这样的好皇帝能有几个?难道不能做得像父亲一样好,在李承乾这里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可怕的是,李承乾的老师以及东宫官员们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所信奉的儒学思想、圣贤之道,原本就要求一国之君既是道德表率,又是治国全才,这样才能引领群臣,做好治国理政之事,推进文治与德化,因此有唐一代,称呼皇帝为“圣人”,就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皇帝。天子李世民,差不多勉强可以称为皇帝的理想型,那太子李承乾,自然也要按着这个范式来要求。

李承乾尽力了,尽力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做一个好儿子,在百官面前做个好太子,而他所有的尽力,都没有得到赞许,而只是堪堪合格,再接再厉。

而在这样的日子里,李承乾还要承受着兄弟们带给他的另一种压力。

和唐高祖李渊一样,李世民也极爱自己的子女们,他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他把几乎所有的爱都留给了长孙皇后和这七个子女。其中,承乾无疑是最受眷顾的其中之一。按理来说,李承乾作为嫡长子,可以凭借父母的亲爱和自己的尊荣地位,与弟弟、妹妹们相亲相爱才是。但玄武门之变,改变了这一切。

那场暴烈的政变,是每个人心中的疤痕,也成了每个皇子长大成人之后的必修课。儿女是父辈生命的延续,同样也可能是恩怨情仇的延续。父亲李世民以惨烈的流血斗争,杀死兄弟才夺得皇位,儿子李承乾在心有余悸的同时,难免会惴惴不安地想:是否自己的亲兄弟也会像父亲那样杀死自己来夺位呢?也许自己不会想谋害自己的兄弟,可自己又怎么确信兄弟不会想要谋害自己呢?怎么确信兄弟是否知道自己不会想要谋害他呢?

人心是最难猜的,所以无限的猜疑链就产生在了李承乾和他的兄弟们之间。

尤其是当李承乾的弟弟们,这些李家儿郎一个个都如此优秀的时候。

三弟吴王李恪,是父亲与杨妃(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所生,二弟早夭,所以李恪就是承乾最年长的弟弟。李恪英勇果敢,周围人都说,吴王像极了天子年轻时英姿飒爽的样子,所以广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四弟魏王李泰,小名叫青雀,也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才华横溢,聪颖绝伦,在艺术文化上造诣极高,平素礼贤下士,更受到天子的宠爱,李世民还允许李泰在府里开设文学馆,招揽有文才的士人——父亲年轻时就做过这样的事情,这怎么让承乾安心!

还有齐王李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也都是聪明伶俐之人。九弟晋王李治,是和承乾一母同胞的嫡子,虽然年纪还小,但也聪明善良。这么多的弟弟,带给承乾的是无穷的压力,很多个夜晚,承乾都因为梦见玄武门之变重新上演在自己身上而惊醒。

其实,李承乾的兄弟们也同样深受玄武门的梦魇所困扰,那段兄弟相残的故事,有如恶魔在耳边的低语,提醒着李家儿郎们,最危险的敌人,就来自他们兄弟当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