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掩饰尴尬

“你别嫌这拜师礼轻,我们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

王辰瞥了一眼钱袋,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老李,你太客气了,咱俩什么关系,哪用分得这么清楚。”

“不过你既然拿出来了,那我也收下,省得你还担心我不尽心教你儿子。”

说完,王辰也起身,送李世民和李承乾到门口。

然而李世民并未立即出门,反而停下了脚步。

他挥手让李承乾在外面等,然后凑近王辰耳边。

“王兄弟,我们的大生意快准备好了,我现在就是去看看选好的场地和人手。”

“你也准备一下,我们随时准备开工,到时候我负责打通渠道,拓宽销路,你负责提供最关键的技术支持。”

“我们俩合作,马上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狠狠地捞一笔大钱!”

听完李世民的话,王辰精神一振,提炼精盐的生意,李世民再不提他都要忘了。

差点忽略了自己还有一笔发大财的机会。

王辰重重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有些激动地说:“老李,你总算准备好了,我这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你赶紧安排,准备好就立刻找我,我随时能为你提供提炼粗盐的关键手续。”

“动作越快越好,只要早日做成这笔大生意,我们就早日享受成果。”

李世民点点头,嘿嘿一笑,他时刻铭记心中的宏大计划,要做个财务自由的皇帝。

“你放心,咱哥俩的事,我老哥还能不上心?”

“下次我再来,保证给你带来好消息!”

说完,他又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酒馆。

出了酒馆,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沿着原路返回,拐了几道弯,坐上了来时的马车。

父子俩分别坐在马车两侧,一上车,李世民就看到李承乾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他忍不住笑着问:“怎么样,你觉得这位老师如何?”

李承乾立刻向李世民微微行礼。

“禀父皇,儿臣非常满意,果然如您所说,这位老师学识渊博,通晓天下文理。”

“虽然未见老师其他方面的才能,但仅听他谈论政务和刑部案件,就足以证明,父皇您所言不虚。”

“刑部和大理寺拖延半年的悬案,老师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就破解了。”

“他还对我们大唐的国政方针有如此清晰独特的见解,实在让儿臣心生敬仰。”

“仅凭他对朝廷政务和天下大势的判断思考,就已经足够孩儿学一辈子。”

“有这样国之栋梁作为儿臣的老师,儿臣一定能学到更多,将来为我大唐江山开疆拓土!”

……

李世民听着长子豪情万丈的话语,心中也忍不住涌起澎湃之情。

自古帝王,谁不想开疆拓土,展现雄风,名垂青史,让后人评说。

如果他做不到,让儿子做到了,李世民同样感到喜悦。

他不由拍拍李承乾的手。

“好,你能有此雄心,不愧是朕的太子,希望这大唐盛世,由我们父子二人共同开创!”

...

李氏父子又交谈了几句,李世民看着马车已行至半途。

他面带微笑,对李承乾说:“一会儿你去刑部和大理寺一趟,把这桩陈年旧案翻出来。”

“别说朕的意思,你就告诉那些刑部和大理寺官员,是你在查阅学习历年卷宗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案子。”

“然后你想出了解决办法,再把你老师教你的判案依据和最终判决结果转述给官员们。”

“你要记住你是太子,总有一天你也要面对这些朝廷官员,现在也不小了,是时候在他们面前露一手了。”

“以后老师传授你的深奥知识,你要懂得学以致用,明白何时何地应该运用。”

“这些都是你将来治理城市的宝贵经验,别只当故事听,否则就辜负了父皇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李承乾听到李世民的严肃教导,连忙拱手回应:“父皇请放心,儿臣一会儿就在宫门口换乘另一辆马车,前往公安局和法院。”

“得到老师的悉心教诲,如果儿臣还不知道运用,那无疑是极大的浪费。”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嫡长子确实更符合他的期望。

听话是他的最大优点,但有时也过于死板,容易被人误导。

所以李世民打算将李承乾交给王辰。

自己这位王兄弟虽然有时不太正经,过于活泼,但至少有一点,王兄弟不会教一些恶劣、价值观不正的知识。

至少对治理城市有所帮助,这样就能避免儿子受他人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