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魏国之难

荆轲传奇 肖天 4670 字 2024-10-01

方案已定,各自退去安排相关事宜。

初冬,天气阴晴不定,大地已呈现萧索的样子,北风像冷月,无情的从西伯利亚徐徐南下,吹在四周干枯的树叶上,瑟瑟发抖,只要一息尚存,它依然不会放弃对生命的留恋,直至油尽灯枯。

李信率领三十万大军,迎着北风,浩浩荡荡从函谷关出发,奔赴新郑城外安营扎寨。

这一日,他率领一支轻骑兵,进入子梁道。

子梁道是晋国时期修建的一条古驿道,方便新郑与大梁之间的交通往来。

三家分晋后,新郑遂成了韩国的领土,大梁成为魏国的国都;子梁道也就成为两国的分水岭。

中原地带大多是平地,少有山川峡谷,所以子梁道并不是建立在两山之间险要的地方,而是穿插在河流与荒草地的一条土路。

这也是进攻大梁最便捷的道路。

另外选择进攻大梁的道路也有两条:一是绕道赵国南下过黄河,二是从楚国绕城北上突袭,后来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大梁走的就是这条路。

李信与几名部下隐藏在灌木丛中眺望前方的子梁关,城楼上士兵们手持长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正紧密的注视着前方的动向。子梁道两边几乎都是平坦的荒芜杂草地,只要有军队出现,立即暴露无遗。

一名部下瞧了半天后说道:“将军,子梁关城高也就二丈,要是正面强攻也不是不可以。”

李信单手托着下巴,作沉思状,良久,才道:“攻城掠地那是下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三十万秦军将士都是有血有肉的男儿郎,本将军身为三军总帅,当以人为本,不是万不得已,决不出此下策。秦王并不限制我攻城的时间,所以,我会好好琢磨这场战役。”

那部下道:“李将军英明,属下替将士们感谢将军的厚爱。”

“大丈夫,别婆婆妈妈的。”李信抬腿道,“回营再做商议。”

“喏。”

夜幕降临,大地一片漆黑,不过,子梁关城墙上巡视的卫兵们举着火把,绵延数十里,如一条长长的火龙在黑夜里舞动着,将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与此同时,城下军营的帐篷内,黄成吉正与一帮亲信们大口喝着酒,大口吃着肉,完全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刚刚他视察了城楼,对自己部署的城防非常满意,所以返回营帐里开怀畅饮,大快朵颐!

过了片刻,帐前侍卫慌忙进帐通报道:“大将军来了。”

一听这话,黄成吉惊出一身冷汗,口中嘀咕道:“大将军深夜造访,必是来巡察城楼。”赶忙让众人将酒席撤回帐房内,一边抺着嘴角招呼众人出帐迎接。

还未出帐,冯圭已走了进来。

“属下参见大将军。”黄成吉随众人拱手拜见。

“诸将免礼。”冯圭吸了下鼻子,闻到一股很浓的酒精味,走了两步,回望了黄成吉一眼,沉声道:“李信已在新郑城外安营扎寨,与子梁关一箭之遥,随时会兵临城下,成吉,你也是军中老将,有些事情也不用我多说了吧。”冯圭的语气明显带着不满,而且还有所暗示。

黄成吉略带醉意,但还是听出上峰语气中的斥责声。冯圭若不是战事吃紧,大晚上的他也懒得跑来营中视察。黄成吉正是因为料他不会来,所以才敢在军中喝酒,换成别人,被冯圭逮个正着,那是要按违反军令,军法处置了。但战争一触即发,正是用人之际,何况这位属下平时也算老实听话,因此,冯圭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当众点破,让他难堪。

黄成吉领会上峰的意思,躬身认错道:“属下一时贪杯,身为边关将领,在军中喝酒,实乃玩忽职守,未能做好表率,末将已知错,甘愿受罚。”

冯圭叹了口气,但语气已缓和了几分,说道:“你知道就好,说明你还不是糊涂到家。方才我进入军营时,有几个士兵在聊天,军纪过于松散,你身为主将,多到现场走动走动。既要律己,也要律人。”

黄成吉下意识的回头瞪了一眼左营的一名额头有块疤的军官,好像在说这几个聊天的士兵一定是你手下的人。

“遵命。”黄成吉回过神道,“属下会严肃处理这些目无军纪的士兵。”

“嗯。”冯圭道,“同我一起去城上看看城防如何?"

“诺。”

一番巡视后,冯圭点着头,很满意,守城装备都码放整齐放在城墙上,士兵们也是警惕的盯着前方……但,在他的脑海中很快掠过一丝惊异,为何营中的士兵,军容军貌没有那么威武和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