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第 312 章

皇贵君下意识就扑到宣和帝身上,“皇上这是怎么了?!”

有了皇贵君的动作,齐公公便也高喊了一声“奴才失礼”,又示意好不容易爬起来的马公公上前帮忙,准备将丹药塞进宣和帝的口中。

那些术士也不知怎么的,还算是有些能耐,已经能够将丹药炼制得遇水则化。

而为了提高丹药的珍惜程度,那些术士刻意营造出了一种氛围——他们对待丹药十分小心,每次丹药出炉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免用手去触碰,以免丹药被手上的汗沾染。

但呈现给宣和帝看时,他们便换了一副说辞,只说是宣和帝身上有“龙气”,丹药沾染了“龙气”之后,效果更佳。

这在无形中又吹捧了宣和帝一番,也让宣和帝听着心里舒坦。

齐公公此时“告罪”,也正是因为宣和帝听完了术士的话之后,便再也不假手他人,并不让内监亲手触碰丹药了。

用术士的话来说,内监已是去根之人,阴阳已失调,算不得是正常人了。若是让内监接触了丹药,恐怕会吸取丹药之中的灵气,使得丹药的药效减半。

这一席话,无形之中将整个皇宫之中的内监全都骂了进去。

小内监还好点儿,可像马公公和齐公公这样已经在宣和帝身边伺候了多年的老人……换句话来说,他们可比宫外的许多人要尊贵多了。

本来人便是如此,没有的东西才十分在意。最怕的便是别人说自己没有……

而像马公公、齐公公这种,当初去势进宫,不外乎家贫、困顿,现在既然什么都有了,自然对子孙根分外执着。

哪怕平日里瞧着没什么的,但私心里仍是惦记着的。

原先就听不得别人说,可现下却还要被这些术士们大剌剌地说出来,就跟一个巴掌狠狠甩在脸上一样。偏生那个巴掌印还怎么都消不掉,让人如何不恼火?

如果不是宣和帝笃信那些术士能够为他炼制出仙丹,那些术士怕是早就被宫里的大内监想了法子弄死了。哪还由得他们在宫里作威作福、出言不逊?

马公公和齐公公两人作为宣和帝身边的两大管事内监,原先是暗地里互相较着劲的。在宣和帝面前,他们自然是和睦相处,但私底下还真是互看不顺眼,非得要闹个你死我活的架势。

但是,这种情况从宣和帝开始服用丹药之后就变了。

因为宣和帝的性情变得难以捉摸,且与以往已有些出入,两位公公在宣和帝身边伺候多年尚且无法完全摸透宣和帝的想法,更遑论其他。

再后来,宣和帝变得嗜血,喜欢杀人之后,两位公公就姑且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宣和帝跟前活下来才是真的,其他的什么“宣和帝身边第一人”的地位……还是算了吧!

太皇贵君被宣和帝的样子吓住,脚下往后退了一些,根本就顾不上要上前去查看宣和帝究竟如何。而皇贵君虽也被惊住,但他与宣和帝成亲多年,之前也是见过宣和帝头疼的,知道他这会儿怕是什么都听不进去了,见齐公公拿了药过来,便也帮着拉住宣和帝,好让齐公公赶紧将药丸给宣和帝喂进去。

宣和帝的头疼已经算是老毛病了,只是近几年比起以往来说更严重罢了。

但像现在这样暴露在朝臣们眼中,却是头一次。直接就把朝臣们的注意力从雅砻使臣身上移开了。

宣和帝身体一直硬朗,所以之前朝臣们逼着他立储的时候,根本就无法撼动他分毫。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身为一个身体强健的皇帝,又怎么会去想,万一有朝一日自己死了,大周的江山该怎么办呢?

朝臣们惊讶之余,却也一个两个各有思量——早前他们逼着宣和帝立储的时候,几乎是已经把老底都抖落出去了……那阵子,所有朝臣的心思简直是昭然若揭,却没料到宣和帝居然搞出了一个什么秘密立储,给了所有朝臣们一个当头棒喝。

当时朝堂之上,针对宣和帝的“秘密立储”也是提出了诸多反对的意见,却最终还是被宣和帝驳斥回来。而那个时候,也没人敢当面拿宣和帝的身体说事,但眼下看着……宣和帝这个头疼的毛病似乎还挺严重的啊!

秘密立储虽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几位王爷兄弟阋墙,但面对皇位这样大的诱惑,谁又肯罢手?

大殿中不单只有朝臣,还有几位皇子呢。

他们自从封王出宫之后,就已经很少再私下里跟父皇私下里见面了。而他们每次跟父皇见面的时候,父皇的精神看起来都很好,丝毫觉察不出有什么问题的样子。

宣和帝头疼得厉害,却也没能阻止禁卫军动手抓人。而雅砻的使臣本就不服,再加上这几年宣和帝对他们太好,倒有那么点儿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了。

雅砻当初与大周也是多有摩擦,无非就是老王死了之后,诨右图登基,这才消停了些。

这样认真算起来,他们雅砻的武士也是不怕大周人的!

宣和帝的禁卫军还会稍微顾虑一下殿内的大臣和命夫们,但雅砻来使却是不管不顾,立刻就跟禁卫军比划上了。

尽管最后,禁卫军仍是把手无寸铁的雅砻使臣制住,但几番打斗之下,非但见了血,也把朝臣们吓得哄然起身避开,而且面前摆放的案几也都撞翻了好几个……

等到宣和帝回神,大殿之中已经是一片狼藉了。

雅砻使臣已尽数被擒,正由禁卫军押在殿内,等候宣和帝发落。

宣和帝连着深呼吸了几次,才觉得松快了许多。然而,看到雅砻使臣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不禁怒火中烧起来。

“全都关进天牢!”

宣和帝不耐烦地皱着眉头,别开了眼。他此刻看着这些雅砻使臣就烦,就怕再这么看下去,他会直接下令将人都推出去斩了,倒不如不看了。

宣和帝一看到雅砻使臣脸上的表情,见他们梗着脖子,看向自己的眼神里也并未透着畏惧,而口中说出的话语简直就是在嘲讽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了一样。

只多看一眼,宣和帝便觉得对方的眼神仿佛一锅滚烫的热油,正把自己放在里头来回煎炸一样。

这等奇耻大辱,叫宣和帝又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

雅砻使臣见宣和帝竟是毫不留情,当真要把他们关押起来,立刻高喊道:“大周皇帝,你背信弃义!‘乞桑药珍’是你自己问大王要的,现在吃死了人还赖到雅砻头上!”

这句话刚才雅砻使臣已经说过一遍了,但大伙儿都没往心里去,毕竟雅砻使臣说起话来有的时候颠三倒四,有的成语也用得并不恰当。是以,在场的众人一开始也只以为雅砻使臣是说错了。可这会儿这么一听,好像也不大对?

事情已经过去三年了,雅砻使臣现在提起,倒也激起了朝臣们的记忆——这么仔细想想,似乎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雅砻来求亲,宣和帝以大周五翁主下嫁,要求雅砻将“乞桑药珍”送来?

所以当初,无论朝臣们怎么说,要将郡主、县主封为翁主,代替五翁主出嫁……宣和帝却都不肯!

朝臣们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宣和帝近几年来待雅砻使臣分外的好,所以礼部将雅砻使臣的作为安排在了较靠前的位置,而其他的来使则是靠后。

刚才闹起来的时候,墨珣也护着林醉躲开了些。现在尘埃落定,墨珣也就又拉着林醉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只是,案几已经被撞翻了,地上杯盘狼藉,倒也不好再就座了。

与墨珣他们情况相同的还有别的官员,大家都站着,倒也并不突兀了。

尽管墨珣此时仍是在注意宣和帝的动静,却也不敢像刚才那样明目张胆了。适才是因为现场慌乱,而宣和帝本身也备受头疼的困扰,自然注意不到墨珣。可现在,雅砻使臣已经被制服,朝臣们的注意力也全都被带了回来,墨珣如果还盯着宣和帝,那就是大不敬了。

“关进天牢!”宣和帝听了雅砻使臣的话,却也并没有说出别的什么,只让禁卫军先将人关起来。

雅砻使臣扯着大嗓门在保和殿内大声叫嚷着,“大周皇帝,你把我们关起来,难道是要跟我雅砻打仗吗?!”

“你们大周的翁主还是我雅砻的王后呢!”

……

雅砻使臣被带走之后,保和殿内再次静了下来。

刚才雅砻使臣大闹了那么一场,让朝臣们一个两个都分外安静,而且,宣和帝看起来心情极差,任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上去触宣和帝的霉头。

很快便有宫人和内监上来将大殿内收拾干净了,而墨珣此时才得以拉着林醉落座。

朝臣们此时似乎完全了解了当初宣和帝嫁五翁主的事,但墨珣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今日宣和帝忽然闹了这么一出,怎么看都不对劲——墨珣是一点儿都不相信宣和帝会是因为要为钱正新出头,才在年宴之上对雅砻使臣发难的。

如果按照雅砻使臣所说,当初是宣和帝主动问雅砻要的“乞桑药珍”,那么,现在更有可能是因为宣和帝还想问雅砻要点什么东西。

自从墨珣对“乞桑药珍”不了解,而被翰林院的同僚耻笑过之后,他也去翻看过翰林院的藏书,知道雅砻那边尚有许多“神奇”的东西。心中虽是诧异,但却也暗自记下了,待他亲身前往雅砻之后,便也四处问过。虽然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但总归还是与大周的传闻有所出入。

就拿这个“乞桑药珍”来说,连雅砻的人都无法追溯到它最初的源头,但谣言一经产生,更是连不少雅砻人也都跟着信了。然而,“圣药”一直是只有历代国君才知道放在何处,他们从未见过,又怎么能知道到底有什么用呢?

再者,雅砻那边关于“圣药”的传闻有很多,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