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选哪一本书呢

铁宁:“你不是一直都忙着娱乐圈方面的事情么?”

杨过面色微微一沉:“铁先生,所以您是想让我用哪一本书去拼一下诺奖?”

铁宁微微点头道:“我和其他的几位推荐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你的易说《易经》虽然很了不起,但毕竟是一本注解性的读物。它的关键性成果也在于注解。以前,可从没有一本这样的书获得诺奖的青睐。相比易说《易经》,《三字经》这本书通俗易懂,面世几个月的时间,就风靡了华语社会。像这样的一本现象级通俗读物,更容易得到诺奖委员会的认可。”

杨过微微摇头:“铁先生,大家是不是对诺奖有什么误会?”

“嗯?”铁宁疑惑道。

杨过幽幽一叹。以前,很多人也都讨论过这样的话题。为什么中国一直都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经的鲁迅先生,够牛掰了吧?也是与诺奖擦肩。据说,本来是可以上的,结果先生却先一步去世了。

在之后的煌煌几十年中,只有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莫言获奖了,这是为什么?

按理说,名气比莫言大,威望比莫言高,作品不比莫言差的人,大有人在。从解放后期到新世纪,多少文坛巨匠都没能拿下的东西,却给莫言拿了。很多人自然要怀疑,这里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而在曾经的诺奖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介绍了莫言的作品,阐述了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瓦斯特伯格说:“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可杨过仔细一想,莫言获得诺奖的《蛙》到底讲了什么?首先,这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题材的来源是国家颁布的“独生子女”政策。

那既然莫言获奖了,只能说明他是反政策的,意味着你在批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他怎么批评?

在《酒国》中说,最美味的佳肴是烤三岁童子肉。男童成为很难享受到的食品。而女童,因无人问津,反而得以生存。因此女婴被流产,规模之众,多达天文数字。就因为女孩子不够好,都没人愿意吃她们。

当然,形容的夸张了,但《蛙》的题材来源,正是因为这个题材而演变出来的反政策思想。

杨过摇头道:“铁先生,只怕《三字经》是评不上诺奖的。”

“嗯?”

铁宁:“怎么这么肯定?在我看来,这一篇文章有很大的可能性。”

夏瑶:“对啊!《三字经》啊,这要搁以前,就是启蒙学说,是会被历史铭记的典籍。”

杨过摇头道:“你们想的太简单了。《三字经》固然不错,但是却只能成为诺奖的敲门砖。正是因为启蒙,哪怕《三字经》存在的意义要远远高过于诺奖本身,但是却评不上诺奖……因为当今世界,全世界都在做教育,不是说离了《三字经》就不过了的。”

铁宁:“这篇文章意义之大,举世罕见,你说连这都评不上,那你说他们的评选依据是什么?”

杨过看着光秃秃的树道:“你们看那些历史上获得诺奖的书,有不少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吧?里面会讲到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这么写?因为诺奖本身就是为了揭露最真实的世界……我们华夏为什么没人获奖?就问这浩大国度,有些东西现在的作家敢写吗?”

“敢写吗?”

这三个字深深地贯入了铁宁的耳朵。作为华夏作协的会长,她当然知道诺奖喜欢什么样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