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响应和反击

那人想了想:“夏虫不可语冰。你当真以为,做了点成就,就可以目空一切了?可千万小心,刚刚搭建起来的商业大厦就瞬间崩塌。”

杨过:“呵呵……”

杨过被威胁了,而且是被这么明目张胆且红果果的威胁了。言外之意,就是我有钱,我牛逼。你那个小小的云计算,在我眼里根本屁都不算。

电话是早上八点钟打的。

结果,杨过九点钟就接到了张云蕾的电话。

张云蕾声音异常严肃:“我们的股票被狙击了。”

杨过眉头一挑:“被狙击?”

张云蕾:“是的,别看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庞大,但是流通资金却没那么可观。仅仅十几分钟,我们损失了三千多万……米元。”

杨过:“这么大的动静,是谁?”

杨过的心脏跳动了一下,自己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他不怕有人给出负面消息,也不怕有人抨击。正所谓:有争议,才有前途。

可现在不一样,有人在狙击你的股票,这甚至可以算是一种报复行为。

张云蕾掌控的资金不多。

在疯狂的买入中,最后张云蕾无力地说道:“不是我想打这个价格战,而是我们公司刚上市,就遭遇到这种惨跌,这会影响到我们的企业战略。一旦我们不管,任由它跌停,很多散户就会撤出。所以,一开始,我们必须得拼。”

杨过:“损失了多少?”

张云蕾那头过了半晌才说道:“12亿……米元。”

杨过:“好,继续打,我知道是哪家了。他们虽然庞大,但想调动这么多钱来打仗,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所以得拼,把气势都拼出来!”

一天过去了。

在下午收盘的时候。

张云蕾告诉杨过,一天之内,他们损失了25亿米元。

杨过很牙疼,也心疼,疼得简直无法呼吸。25亿米元啊!《泰坦尼克号》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算上前期的准备工作,这特么都快一年了,一共才赚了多少钱?结果一天之内,赔光了。

第二天。

张云蕾扛不住了,虽然全员加班,奋力死扛,但是仍旧损失了数亿米元。

第三天。

张云蕾没资金可以用了,股票直接跌停。

网上、网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事件的起因,是有人上书建议改革,要求产业升级,要求某垄断企业开放相对清洁能源的供应。

这不是杨过发起的。

而是一群忠于环保的人发起的。

发起人叫张栋。这是一个有坚持的男人,今年49岁,他原本的工作是园林保护。后来,实在保护不了了,那些树木都给人砍了,他根本无力阻止。

但是,张栋并没有认命,他跑到了偏僻的地方去种树。因为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环保精神,后来还有人给他进行了投资赞助。事实上,投资人都不是傻瓜。如果张栋不是认真地在做这件事,只想搞一个噱头,谁会无偿赞助?

张栋看到杨过《穹顶之下》报告会的时候,整个人如五雷轰顶。这会儿,他才惊愕地发现,原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太小儿科了。种树,虽然也是一种环保行为,但是够吗?显然是不够的。在杨过的报告里,明确告知了只要怎么做,就能收到哪些成果。至少说,按照这种做法做了,可以轻松让华夏的整体空气环境提高一倍以上,甚至更多。

所以,张栋忍不住了。

一封洋洋洒洒的联名《环保倡议书》就出现了。

内容大致是这样子的: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脚下的大地。华夏虽地大物博,然人口众多,靡费日久。如今这片土地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

部分推荐的环保行为:

1、选择公共交通,少开私车上街。

2、拒绝过度包装,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3、生活垃圾分类,节省可再生资源。

……

倡议书自然没有《穹顶之下》的报告好,提出的方案也是很多人以前曾提出来过的。但是,真正这么去做的人很少,十不足一。

但就是这封名不见经传的倡议书,在签了n多个微不足道的名字以后,配上图片,却在微博、朋友圈,网络上争相转发。

这就叫趁势而起,借势而行。

在《穹顶之下》之后,大家忽然开始关注环保这个事儿了。毕竟,没人希望自己整日里吸着有毒的空气。普通百姓觉得自己应该宣扬一下正能量,正好张栋这正能量的倡议书就出来了,于是就火了。

上面的压力也很大。

春晚收视率,这根本不算什么事。

关键问题是,环保这个问题被引爆出来了。

《穹顶之下》这个事儿,在米国《华尔日报》、bbc栏目、《赫芬顿邮报》、《泰晤士邮报》等国际新闻媒介上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