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筹谋(2)吏制之革

大明少皇 喝水的犀牛 2147 字 2024-04-21

新法,将地方行政主官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适当的分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将科学院秘书处的办事方式贯彻下去,以便形成全国统一的行政处理方式,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和阻力。

如此一来,朝廷上那怕出现再激烈的党争,对于地方的影响都将会降低到最低。而不至于出现以往,地方主要官员倒台后,下面的官员及胥吏也跟着倒霉的情况。皇上的目的,是将政治斗争影响的范围尽量缩小,让高层争斗不影响国朝实际政务的进行。

孙元化和熊廷弼对于党争都有很深的认识,因此对于皇上的做法,虽然没有拍手叫绝,但也认为可以实行。两人又详细询问了新法的一些细则后,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谁来约束地方胥吏这一问题上。新法倒是限制了地方主政官员,可没有提到怎样约束胥吏啊…

…………………………………………………………………………………………….

朱由校听到两人的疑问后淡淡一笑,喝了口热茶才慢慢说道:“科学院里的所有工匠,现在都已经按照等级工制度划分了等级。如此,奖惩就有了根据和处理准则。

胥吏作为国朝最基层的政务实施者,自然也有相对的量化标准。额,量化标准和工匠的等级工制度差不多,是一套最基础的评分标准。这在方案的最后有详细解释,你们先看,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这毕竟只是草案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改进。

你二人之前有言,说大规模补充官员容易造成朝堂诸公不满,这是实情,所以这套制度会首先在大同、成du和泉州三地试行,用以检验实际效果并形成一套新的运行机制,等待时机成熟后会在全国推广。毕竟边关、内陆和沿海,还是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不能一刀切。

你们担心的谁来监管胥吏一事,不用过于忧虑。朕的东缉事厂,就可承担此责任。以后东厂的主要职责将从监管朝廷官员,变成对于全国胥吏的监管和控制。而锦衣卫则主要对东厂形成监管。”朱由校说完又轻啄一口热茶,笑吟吟地看着三人。

孙元化和熊廷弼如何不知,皇上是要借此掌控全国,以改变往日,上不知下下不通上的状况。而且随着厂、卫的权力远离京城,在京城呼风唤雨的东厂和锦衣卫,怕是真的要开始衰落了。但东厂和锦衣卫,就用来监视胥吏?这不可能吧…

皇上还借此向大臣发出信号,太监,朕已经收拾了,对于群臣的监管也放松了,不要对新政设置过多障碍。否则,厂、卫随时可以再掀波澜。

如此想来,年中皇上派魏忠贤和骆思恭,去南京核查假钱一案,应该就是为此埋下的伏笔。派两人去江南秘密收集诸公的某些证据,只怕这才是皇上的真实想法。怪不得一个简单的假币案,魏忠贤和骆思恭愣是查了快一年都没回京述职。

而在萨尔浒之战中畏敌不前,因此受人非议的李如柏在天启元年(1621)自杀以明志;同年,在铁岭之战中拥兵不援的李如桢下狱论死,自此辽东将门灰飞烟灭。如果现在不在经济和地方主政人员派遣上加入皇家的影响,只怕日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辽西将门。

皇上现在以承德第二分院作为支点,并以京城为援。不仅可以威慑蒙古,更可以掐住辽西的命门。有这个钉子在,朝堂诸公想要控制辽西军队的想法,就只能是一场梦。如果再控制住地方,便可以掐断辽西军队与朝堂的直接联系。大明的安危就有了更一步的保障。

孙元化和熊廷弼,想明白皇上改革的更深一层用意后,顿感后背阵阵发凉。这想法和手段…皇上真的才十九岁?难道京城传言,皇上掉进西苑后遇见了神仙的事情是真的?

…………………………………………………………………………………………….

傅山的朝堂经历不多,不会什么事都想那么深。但这个神童可不是只知道读死书的傻子,只略一思考后,他发现皇上的这个招术,应该是从“农村包围城市”这个事例中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