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的内战,华厦军伐割据的形势虽然有些缓解,但仍然存在着复杂的派系斗争和地方武装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
多党合作的美好愿景在华厦昙花一现,尤其是执政当局无限制地对其他党派进行与清算,导致东边不怀好意的海上邻居乘虚而入,也打乱了德、美两国军事援助的阵脚。
不久,美国为了换取在华侨民的安全,对日表示妥协,扔下纷繁复杂的烂摊子走了。
在世界形势极不明朗的情况下,埃里克基本上做通了土耳其总统凯沫尔的工作,告诫其努力巩固国内政权,暂时不要在周边、尤其是黑海海域盲目挑衅,并暗中派出总统特使访问苏联和东南亚各国,以期打消周边各国的顾虑、并获得广泛的支持。
法国自从与德国恢复双边关系后,过了一段与世无争的好日子,但是,架不住美国与英国的拉拢与诱惑,为了能获得两国的经济支持和安全保障,又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对德国说三道四,但新政府并不想与埃里克翻脸,因此,语调也稍稍显得比较温和。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很有可能会将自己的势力遍地开花、也包括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埃里克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更加提振国家的军事实力。
德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部署在北部的威廉港,对外也称北海舰队,莱因哈特·舍尔将军暂时代行北海舰队司令员职责。
随着z-21系列驱逐舰和护卫舰相继下水,第一舰队已经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之所以将联邦海军第一支劲旅部署在北海方向,埃里克有着深层次的考虑。从地缘形态来看,北海是德意志联邦东北部重要的海上门户,国家30以上的进出口物质要从这里进行整理、装卸,再进入德国内陆各地和全世界许多国家;同时,这里也是德国最基本的北方海上屏障和出海口。
从威廉港一路北上,穿过挪威海、巴伦支海,可以迅速进入北冰洋;南下,则可以经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正在筹建中的地中海舰队遥相呼应。
北海舰队除了能有效厄守波罗的海西南出海口以外,还可以随时前出大西洋。
一旦欧洲有事,第一舰队便可以迅速南下英吉利海峡,切断英、美等国对欧洲大陆的军事影响。
或许凭借底子薄弱的海军还不现实,但是埃里克最大的杀手锏其实是在天空中。
埃里克实际上并非高明的政治家,更不擅长政治操控,但是,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海军的大手笔很快便引发了欧、美多国的警惕与担忧,其中最为敏感的莫过于作为海洋大国的大英帝国。
为了减少国际舆论带来的压力,埃里克开始注重与英国缓和关系,除了安德里亚斯·冯·施密特经常游走于皇室成员之间外,对于英国提出让德国参与殖民地海上巡视的请求,德国也是有求必应。
凡此种种,只要英国人不吵不闹,其他国家则不闻不问,基本上都能做到相安无事。
世界平静安宁对于美国来说似乎并非好事,它必须时常对其他国家进行敲打,没事找事,以显现自己霸权的存在。
地接两大洋、幅员辽阔的美国,并不缺乏矿藏资源,但近些年来却突然对海湾地区等中东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联一直是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但苏联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承认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国之一,为了让土耳其顺利部署黑海舰队而不受苏联的排斥。
埃里克暗暗使坏,在德国并不缺少技术力量和先进器材的同时,联合土耳其邀请美国国家能源部门共同勘探黑海海洋石油储量。
靠玩地缘政治起家的美国立即心领神会,不但很快派出了阵容庞大的“专家团队”,更是与德国亲如故交、眉来眼去,甚至开始对黑海沿岸指手画脚。
苏联恨得牙根直痒,但苦于势单力孤,一熊难敌群狼,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土耳其明目张胆地在黑海南岸部署了自己的舰队。
美国确实有动力在可能的情况下挑战苏联,但相比之下,美国在中东乃至黑海的实力无疑仍然处于下风。
但美国善于拉帮结派,虽然它暂时还不会在这一地区部署自己的军队,但却完全有能力把这一地区搅和成烂摊子,并不断挑起中东多国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黑色收益,也让苏联时刻感到无比难受。
虽然美国时刻不忘自己的霸权,但国会却并不希望美国过早地陷入中东事务,而应该通过对苏联的中东盟友采取拉拢或双重遏制政策来迫使这一地区逐渐疏远苏联。
埃里克借助美国的实力淡化了苏联在本地区的影响,但同时也让苏联开始对德国保持高度警惕。
德、美之间并没有苏联想象的那样紧密牵手,蜜月期刚过,马上就分道扬镳了。
埃里克并不愿意让美国过多插手中东事务,更不想看到凯沫尔政府与西方来往过于蜜切。
而土耳其对德国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加上也看不惯美国人的无礼与傲慢,因此,黑海石油勘探合作随后不了了之。
没有合适的跳板,美国对中东就只能远观,这无疑是非常难受的现实。
有了第一次接触,美国当局暗暗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虽然参众两院都知道难如登天,但在并不缺少小伙伴的情况下,开始一步步对德国施压。
不久,美国一战后对德国的承诺开始改变为有条件地兑现,也就是变相实施金融制裁,进一步提高德国国内的生产建设成本,同时唆使希腊、法国、意大利等国平民依据日内瓦公约对德国曾经在战争期间“滥杀无辜”的行为进行受害者赔偿。
这种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准确统计的,而且在进行国家赔偿的时候虽然有过充分考虑,但并不排除仍有部份战争受害者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明明就是美国玩的一种平衡,以此迫使德国接招、妥协,并让出部份巴尔干半岛和中东的利益。
埃里克非常气愤,只得一面指示外交部迅速对美国展开外交攻势,一面让外交部副部长拉特瑙前往上述国家进行调查统计。
南部欧洲的态势逐渐微妙,还只是美国作为进入黑海地区之前的努力,可是,美国并不愿意就此罢手,接下来,处在波罗的海沿线各国再次成为美国游说的对象,其理由是联合各国紧密合作,显示军事存在,阻止苏联向东欧的步步蚕食和武装侵略。
这两项措施其实都是为了协同各国遏制德国,同时,也在多方面推动对苏联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