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德美危机

埃里克暗暗使坏,在德国并不缺少技术力量和先进器材的同时,联合土耳其邀请美国国家能源部门共同勘探黑海海洋石油储量。

靠玩地缘政治起家的美国立即心领神会,不但很快派出了阵容庞大的“专家团队”,更是与德国亲如故交、眉来眼去,甚至开始对黑海沿岸指手画脚。

苏联恨得牙根直痒,但苦于势单力孤,一熊难敌群狼,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土耳其明目张胆地在黑海南岸部署了自己的舰队。

美国确实有动力在可能的情况下挑战苏联,但相比之下,美国在中东乃至黑海的实力无疑仍然处于下风。

但美国善于拉帮结派,虽然它暂时还不会在这一地区部署自己的军队,但却完全有能力把这一地区搅和成烂摊子,并不断挑起中东多国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从中捞取黑色收益,也让苏联时刻感到无比难受。

虽然美国时刻不忘自己的霸权,但国会却并不希望美国过早地陷入中东事务,而应该通过对苏联的中东盟友采取拉拢或双重遏制政策来迫使这一地区逐渐疏远苏联。

埃里克借助美国的实力淡化了苏联在本地区的影响,但同时也让苏联开始对德国保持高度警惕。

德、美之间并没有苏联想象的那样紧密牵手,蜜月期刚过,马上就分道扬镳了。

埃里克并不愿意让美国过多插手中东事务,更不想看到凯沫尔政府与西方来往过于蜜切。

而土耳其对德国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加上也看不惯美国人的无礼与傲慢,因此,黑海石油勘探合作随后不了了之。

没有合适的跳板,美国对中东就只能远观,这无疑是非常难受的现实。

有了第一次接触,美国当局暗暗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虽然参众两院都知道难如登天,但在并不缺少小伙伴的情况下,开始一步步对德国施压。

不久,美国一战后对德国的承诺开始改变为有条件地兑现,也就是变相实施金融制裁,进一步提高德国国内的生产建设成本,同时唆使希腊、法国、意大利等国平民依据日内瓦公约对德国曾经在战争期间“滥杀无辜”的行为进行受害者赔偿。

这种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准确统计的,而且在进行国家赔偿的时候虽然有过充分考虑,但并不排除仍有部份战争受害者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明明就是美国玩的一种平衡,以此迫使德国接招、妥协,并让出部份巴尔干半岛和中东的利益。

埃里克非常气愤,只得一面指示外交部迅速对美国展开外交攻势,一面让外交部副部长拉特瑙前往上述国家进行调查统计。

南部欧洲的态势逐渐微妙,还只是美国作为进入黑海地区之前的努力,可是,美国并不愿意就此罢手,接下来,处在波罗的海沿线各国再次成为美国游说的对象,其理由是联合各国紧密合作,显示军事存在,阻止苏联向东欧的步步蚕食和武装侵略。

这两项措施其实都是为了协同各国遏制德国,同时,也在多方面推动对苏联的压制。

美国在外理一些棘手的国际问题时,向来反复无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因为其一直长期秉持着毫不利人、一心利己的思想,每当美国的利益受到严峻考验时,常常会一拍屁股溜之大吉,而将一些责任担当抛给他国。

无利不起早的美国为世界奉献的智慧并不多,却反而成倍地索取回报,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不是德国,而是英、法两国。

从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到各国的地缘和政治纠纷,美国人都会积极参与,并从中敲诈勒索、捞取好处,甚至有意挑起当事国诉诸武力,而自己却借机赚取战争钱财。

战后的英国率先出现经济潇条后,美国逐渐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

为了保护本土经济和本国企业,美国从来都不会积极地寻求国际磋商机制,而是一味地通过贸易恐吓和经济制裁让各国屈服,也多次遭到过欧洲各国的硬怼和反对。

自从日本强势进入华厦,美国在华厦的影响便逐渐衰退,并处于边缘化,显然非常被动。

因此,华厦时局的恶化和东北部的沦陷,直接导致美国已经无法实现当初的愿景,只得慢慢转向与华厦政府的合作,以达到培植战争“代理人”的目的。

已经被德国慢慢武装起来的小伙伴土耳其成为了巴尔干半岛的新星,虽然奥斯曼帝国的身量已不复存在,但凯沫尔政府仍然雄心勃勃,借助德国的影响力,迫使希腊步步退缩。

就在前不久,美国媒体爆出消息,说土耳其正在影响正常的国际秩序,危害地区安全,参众两院正在呼吁政府出面干预欧洲大陆和巴尔干半岛局势,以厄制土耳其极其盟友贪婪的企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明显是针对德国的军事扩张而来的。

与此同时,苏联也开始对德国的军事发展表示关切,尤其是土方决定将下一批新锐军舰部署在黑海时,更加引发了苏联的警惕。

大国之间互不买账,世界格局正在悄悄重新组合,尤其是美国在一度欣欣向荣后,正酝酿着拉帮结派、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加上美、英、法、德、日等国在世界许多地方存在利益重叠,信任危机正在影响各大列强的关系。

1926年,时值国际形势两大社会阵营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德意志联邦国内外报纸和电台一片哀声,对人类命运的走向也开始了纷纷猜测。

美国媒体报道称,德国或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更有媒体认为德国不会依附于任何一个阵营,相反或将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搅局者。

埃里克放下报纸哈哈大笑,他不明白这些指鹿为马的消息从何而来,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这些宣传舆论阵地已经逐渐变成了许多政治家们操纵的工具。

不久,德国舆论新闻发表《美国的金融战略与世界的回应》的文章称,美国的政策展现出强烈的私欲,需要各国对其霸主地位表示认可的同时还要屈从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对于个别“不太听话”的国家,美国甚至可以用军事和经济手段省略双边和多边谈判的程序,以达成利完全已的方案。

文章一出,世界一片哗然,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文章说了真话,也有人认为文章是在搏得眼球。

国际上新的不确定因素给埃里克政权带来了沉重的舆论压力,3月26日,德意志联邦参众两院一致通过了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下一财年新增军费开支的决定,并准备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继续扩大联邦武装力量,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为了撇清关系,美国逐渐不负责任地从一些敏感区域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