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这一回的旱情,可不仅仅影响到周边的村庄,还有最近的小县城,小县城内的粮价涨了又涨,涨到了十几倍,一般人家也只能卖儿卖女。

他之所以还能留下一些粮食,是他名下有二十亩田地,而他又没有卖新粮的习惯,总是将当年的租子存着,将前一年的旧粮卖掉,而,去年就有了干旱的预兆。

因此他小心的将旧粮存起来,还当着全村人的面,做了一场卖粮的戏。

人心险恶!

当然,村民们都知道粮价要涨,可是村民们没有银钱,多说无益。

“那走吧。我们准备一些吃食。”陈菊花点头,在古代,当寡妇可没那么简单,再嫁给一个秀才,也不是不可以。

也是很幸运,他们一人背着书箱,一人背着背篓,带着两个孩子,没有走官路,在小路上走着,却遇上了一个小商队,陈菊花就给了一点银子。

两个大人与两个孩子便一同坐上了牛车。

两天后,便到了阳县。

在阳县租下了两间屋子,程秀才抄书,陈菊花绣花。

一年后,程秀才出了孝,请来了县城的媒人,向陈菊花提亲。

他们成亲两年后,陈菊花为程秀才生下一对双生子。

……

1979年,北京

新的一天,开始了。

阳光明媚,柔和的阳光透过四合院里的枝桠,穿入那透明的玻璃窗,然后映到了那两具光|裸的身体上。

那是一张不大的双人床,依偎着一对男女,保养的挺好,却不是特别年轻的一对。

女的,约莫二十几岁,男的,约莫三十几岁。

凌乱的被褥,证明了这是激|情过后的一幕。

“阿兰,饿了吧?”李正信搂紧妻子,懒懒的问道。他们夫妻双双考上了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放下工作,放下父母亲,放下孩子们,来到北京进修。

“嗯。”金花则想着,原主本来的命运——为了给弟弟金大宝娶个老婆,被家里送去换亲,丈夫是个发烧烧哑的男人,对她还是不错的,夫妻俩生下四儿四女……只是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去胡同口买早餐。”李正信是个好男人,他亲了一口依旧年轻的妻子,跳下床,套了一条裤子,便出去了。

李正信是金兰高中同学,当年就暗恋她,又上了同一所大学,又一同回到了家乡县城工作,之后的一切发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