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澜抿了抿嘴,因为姜曜突然的动作,而有些不自在。
“我要去忙了。”她不能和他生气,他们“现代人”特别开放,陌生人打招呼都是脸贴着贴,互相亲吻,这小小的碰触,对于他们最自然不过了。
他并非有意轻薄她,只是风俗不同,她如是想。
时间已经差不多到8月中旬,苏瑾澜的刺绣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
她在帐篷前放了一块黑板,用优美的法文写了:
如果您觉得我绣得不错,请您帮我去敲开斯蒂芬·密歇根先生的大门,让他来看我为他绣下的瑰丽风景。”
帐篷撤离,苏瑾澜的绣品落落大方地展示在绿色草坪之上,长5米,宽1.8的绣品,衬得苏瑾澜小小一只。
长长的白底绸缎之上,刺绣航空版的法国社区图跃然在大家眼前,宽阔的马路,错落有致的屋舍,蓝色的天空,闲闲飘在空中的白色薄云。橘黄色的屋顶、白色的墙面、灰色的地砖、绿中带黄的梧桐树......丰富的色彩,饱满的整体格局,第一眼已经完全抓住了观赏者的眼球。
三三两两的行人,慢慢聚拢了更多,他们眯着眼仔细看着。
尖尖的黄色屋顶之上,站着一群神态各异的信鸽;穿着民族长裙、带着宽边帽的妇女们挎着篮子、牵着小狗、抱着面包纸袋,漫步过灰色的长廊;年轻男士西装革履神情匆忙地穿梭过悠闲狂街的人群;戴着黑色伦敦帽的老头子腆着肚子,拐着拐杖,踩着擦得发亮的皮鞋,憋着怒气,大步走着。
小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奔跑在街道上,金发在阳光,在风中,被风吹着散在脑后,露出饱满的额头。黑色的路灯柱、斑驳的梧桐、飘在空中的飞絮,欢声笑语似乎都看得见。
这亚洲小姑娘,这一个月勤耕不辍,竟然用针和线绘画出如此美丽的风景。
“很漂亮。”
“你看,这不是我家吗?”
“这男人好像是隔壁的的罗伯特先生呢。”
“我老是找不到我家的胖猫,原来它竟然躺在屋顶上盯着这群鸽子,不行,这群鸽子可是威廉那老鬼的宝贝,我得看紧我家的宝贝了。”
“这不是莉莉吗?叫她不要和马丽在马路上跑,她总是不听,我回家得好好和她说说。”
一幅绣画,竟然绣出了人生百态,社区里的人们都能从绣画里找到他们的生活。
苏瑾澜穿针引线在勾画最后的边沿。
“我去按密歇根家的门铃。”一个大妈笑眯眯地拿起装满蔬菜奶酪的篮子,和她身边的伙伴说。
“我也去,我正好要送他一罐子草莓果酱。”另一个大妈也笑着说。
“我也去,我也去,妈妈,我们也去。”小女孩灵活地转过人群,拉着眼睛都要趴在绣画上的女人。
“走吧,我们也去帮她一个忙。”
看完的人从人群中挤出,向着密歇根先生的大门走去。没看过的人用涌涌往里面挤。
密歇根先生的院子,一声接着一声门铃的响个不停。
大家笑脸相迎,送果酱,送面包,密歇根忍着气,进进出出十几趟,实在觉得烦,索性堵住耳朵当作没听见。
门铃声锲而不舍地响着。
密歇根先生快要疯了,也不能报警,大家可都是几十年的邻居了。
这是第几个了?一千个?还是一万个?
他怒气冲冲地开了门。
“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人,让他们都疯了一样得给我按门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