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姨妈一听就吓糊涂了,一看又有正经文书,上面有白公子的签字画押,立刻就让人叫来香菱,让那人领去了。
阿福安排的人办事也快,将香菱带回林府,就去了官府改了香菱的身份。阿福听下人禀报,那提前找来的乞丐和卖唱女都赏了银两,打发走了,香菱的事也已办妥,立刻就翻脸走人。白公子死乞白赖上前来拦,阿福一脚将他踹翻,扬长而去。
以前,阿福作为后宅的丫鬟,是无能为力,现在,她有财有闲,自然要一偿心愿。
她看书的时候,也是不理解这一点:代公子明明爱惜女儿,并且是博爱。香菱是那么可怜可爱之人,公子心中也不免怜惜。他尽知白公子打死人、抢来香菱的事,竟然还能和白公子一桌喝酒,称兄道弟。这块无暇美玉,也早就被狐朋狗友们染黑了吧!
香菱先是惶恐,等到下人们对她以礼相待,还雇了马车送她到林府,她就心安了些。林姑娘早就听说了香菱之事,对她怜惜,也是无计可施,毕竟,那时候,她自己也是寄人篱下。没想到,阿福竟然真的想办法,将香菱救出了苦海。
有一次,香菱去大观园里寻白姑娘,正巧遇到林姑娘一个人独自伤神,便与林姑娘说起了话,将她送回听风馆,又喝了杯茶,陪林姑娘聊了一会儿,这才起身离去。香菱的一腔好意,林姑娘尽知。
“香菱,既然兄长将你带了回来,以后,你就是我林府的丫头,再也无人敢随意打骂于你。”林姑娘温柔地劝道。
香菱还是有些心神恍惚,恍如做梦一般,不禁连连道谢。她小时候挨打多了,忘了家乡,好不容易被人买去,要做正妻,却被白公子抢走,做了通房丫头,后来又是做了他的妾,只新鲜了几天,又被随意打骂,无法脱身。她以为,她的命苦,一辈子只能认命,在这泥潭里混着,谁知,她还有重见生天的一日。她知林姑娘心善,林家家风正直,到了林府,真是犹如做梦一般。
香菱有一股呆意,以前待在白家,就一心一意地照顾薛公子,被打骂,也只能认命,现在到了林府,也是一心一意地照顾林姑娘。她自有一股向上之心,闲了就读诗书,还向林姑娘请教如何作诗。林姑娘尽心尽力地教她,与她一同谈论诗书,颇为尽兴。
“香菱,”阿福叫了香菱过去,笑着说道:“林公子心善,机缘巧合之下,知道了你的身世,你原名为英莲,家在姑苏,父亲出家,母亲暂居娘家。公子已经派人送过信去,想来不久就有回信了。”
香菱大喜,珠泪滚滚,谢过林家再生之恩。从此,她改回了原本的名字:英莲。林姑娘听说此事后,也为英莲高兴。
不久,英莲的母亲变卖家产,跟着林府的下人到了金陵。她抱住女儿大哭,女儿问及生父时,她抹泪道:“你父出家去了。”她见英莲的主家和蔼,林家是官宦门第,有些旧友,又思忖着孤儿寡母返乡艰难,娘家也嫌弃,干脆在金陵住了下来,守着女儿过活。她一有银两就托人出去寻找英莲的父亲,还积极想着给英莲挑一门好亲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英莲如今有母相护,心中宽慰。众人听说她原是乡绅望族之女,被拐子拐走,这才流落为婢女,如今又会读书,又能作诗,不免对她高看一眼。
不久,其母为她相看了一位性格仁厚、早年丧妻的教书先生,林家放了英莲的卖身契,还赠了一笔丰厚嫁妆,将她嫁了过去。
魏紫的年纪也大了,林姑娘从代母那儿要来了她的卖身契,将她嫁给了林家管理铺子的掌柜儿子,给了一笔不菲的嫁妆。魏紫晚间归家,白日里来林府当差,成了一名能干的管家娘子。
白公子早将香菱的事抛在脑后,几次三番登门,想与林公子喝酒,被林家下人轰了出去。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阿福,上前来纠缠,被阿福打倒在地,骂道:“再来纠缠,见一次打一次!”
白公子无法,只好怏怏不乐地离去,去寻其他的乐子了。
老太妃去世,各府里将戏子们都散去了。阿福记得书里有一个情节是,藕官烧纸,被婆子逮住,代公子来拦,将婆子吓住了。婆子讨饶,说道:“我已经回了,叫我来带他,我怎好不回去的。也罢,就说我已经叫到了他,林姑娘叫了去了。”代公子想一想,点头应允。
阿福看这一段时,着实为林姑娘委屈。那位书中自诩为了林姑娘尽心尽力考虑的代公子,竟然捅了林姑娘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