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无奈之下,在亲生子嗣和武氏子侄中搜罗不到一个可堪造就的大才作为大周的二世君主,那么正好退而求其次,未雨绸缪,提前替他们寻觅一位护道人。
这个人要有诸葛一样的谋略、韩信一样的用兵之道,同时,还要够年轻,能在她百年之后看护着大周江山至少十年二十年,震慑四夷和朝野宵小,守护着大周江山,以待下一个明主出世。
而最重要的是忠心,这个人必须和李唐王朝没什么牵连和瓜葛,并不曾受李唐的大恩惠。
反之,对她和大周皇朝则要忠心耿耿,没有一丝一毫的二心。同时,在女帝看来,最好是和她亦或是武氏一族有某种瓜葛存在,以此为牵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其个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荣辱和大周皇朝捆绑在一起。
而且,这个人还不能太执着于权利,否则,万一亲手捧出一个司马氏父子,那样一来,哪怕是她死了,躺在阴冷的大坟中也难以瞑目。
她看遍朝野上下,一路看一路否决,到最后不由得慨叹,心中充满了萧瑟和落寞。
偌大的朝廷,文官武将济济一堂,大佬元戎无数,但却或多或少都和李唐有些瓜葛存在,无法彻底忘记香火情,将心掏给她。
而朝臣中除了武氏一族子弟,倒也有那么一些人,对她忠心耿耿,没有一丝异心,将心肝肺腑全都掏给了她,甘愿为她驱使。
这些人以丘神绩、周兴、来俊臣、索元礼为首,外加傅游艺等,人数的确不少,在朝中把握着刑部和御史台等重要部门,作为她的斗犬,一直在紧盯着满朝文武,替她干了不少脏活,扫清了登基称帝的障碍。
可他们的名声太臭了,被世人称之为“四大酷吏”。而纵观古史,就没有一个酷吏能得到好下场的,注定将成为落水狗,被钉在耻辱柱上,遭受世人唾骂。
朝廷之上没有合适的人选,朝廷之外何尝不是如此?五姓七望、关陇世家,俱都是当世大族,门中奇人异士无数,若能得到某一家相助,将可保大周平安数十年。
可这可能吗?
世家虽口口声声皆是圣贤之言,推崇正统,可那些不过是说给别人听的,当不得真。
对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女帝很是鄙视。一个个说得义正言辞,如天雷滚滚、道音轰鸣,可实际上哪一次王朝更迭没有他们的身影?
世家之所以对她释放的善意无动于衷,并非是针对她夺了李唐的皇权,而是因为她的女子之身,让他们不舒服。
在世家眼中,这个世界就是男人的世界。男人属阳,可比天穹,俯瞰大世,主宰这方天地,动辄激荡风云,书写一段古史……
至于女子,本来就属阴,相当于大地,为万物之母。既然如此,女子就该安分守己,呆在家中养娃就好,何必到处露面搞风搞雨?
让五姓七望这样的千年望族放下他们的信念和准则,从骨子里臣服于女帝,那绝对不可能!
头可断,血可流,但信念不可丢!
在女帝多年的打压和逼迫下,他们能暂时放下对抗心,对女帝的登基称帝不出言反对,已经是破天荒的让步了!若逼迫太甚,牛不喝水强按头,说不得将一拍两散,斗个鱼死网破,那时候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犹未可知。
就在女帝茫然之际,赵无敌走入了她的视线,让她心动,有意将其拉进武氏阵营,成为未来的大周守护人。
一个边军的小卒,本该是在军营中默默度过,终其一生,无非就是斩杀一级敌首,捞一个队正的位置,外加些许钱财,想进入女帝的视线,几乎是不可能。
可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情却发生了,一个小卒挽救了一座城,挽救了整个北地,改变了整个战局,演绎了一出神话。
女帝认为这就是上苍的法旨,不忍见她身后凋零,遂降下盖代奇才,为她和大周效忠。
一个英雄的崛起,改变了北地的战局,也改变了女帝的心境,让她不再沮丧和忧虑,不再对未来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