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平定扬州(108)

大汉龙骑 皇叔刘司马 2114 字 2024-04-21

对于是刘澜训练新兵更好还是曹操袁绍囫囵吞枣是人就行只能说各有优劣,不过如果对刘澜的了解只限于这些那可能还真就未必会是他的对手,道理很简单,随着刘澜的改革越来越深入,郡国兵的情况也发现了本质上的区别,以往郡国兵的情况大多都是服役青年,比起到边境当戍卒,留在家乡的这些年轻人则统统当上了郡国兵。

每年服役时间结束便即可立即归家,但是随着郡国兵的改制之后,这些年轻的青壮不用再服兵役,虽然刘澜始终都没有取消所有役,但是兵役显然已经成为了鸡肋,而因为出身戍卒的原因,刘澜早就想要做些改变,所以兵制改革第一刀就朝郡国兵砍了下去,而郡国兵则会由到了岁数退下来后便会前往各郡县内报到,成为郡国兵。

这些人首先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比之以往的郡国兵们可要强几百倍,而刘澜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留下在部队中耀眼的士兵,所以刘澜精兵之策真正恐怖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真到了扩编部队又或者是出现危机的时刻,他们能够瞬间让刘澜的部队疯狂暴涨。

这些郡国兵们如果在曹袁的部队中,那永远也不可能退下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精锐,怎么肯呢个让他们去当郡国兵,但是刘澜敢刘澜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他现在的募兵方式把好的苗子全都网罗起来,因为这些人到郡国兵可不是去继续当士兵的,而是军官,最不济也会是个佰长。

而这还不算完,真正厉害之处则在于刘澜在招募新兵时,如果符合标准,但一点战斗经验也没有,那他们就必须要先到郡国兵内进行大量的训练,为期一年,这一年时间会让他们认识旗语和军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这一年时间由这些退下来的军官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而在经过这一年严苛的训练甚至是遴选之后,他们将会有两个选择,到辽东或者前往摄山营。

随着近卫军开始向摄山营招募,所以以前都会选择的辽东反而不在那么热门,但对于一些有野心的士兵,想要成为龙骑军甚至是重甲军的话,那就必须要前往辽东,如果符合规定则会成为辽东骑兵或者步兵。

而在辽东,才是他们真正的考验,成为军官才有自己加入龙骑军甚至是近卫军,所以随着摄山营也能够成为近卫军后,报名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辽东没有信心能够回到秣陵,那就选择最佳的加摄山营,这成功性还能高一些,而离家近的好处更是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得不说刘澜对这件事还是挺伤心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把所有部队都留下来,那么他现在的情况赋税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他的大胆想法,所以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把所有的军官和优秀的老兵留在郡国兵大营。

这样如果一旦开战的话,相信有他们这些人在,只要刘澜愿意,就能够瞬间将部队扩编到几十万人,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就是减少了开支,不用样太多的士兵,但如果需要他们的话,那他们可能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就能解决好一切问题。

必须要说,刘澜这样做就是省钱,部队那么的一笔开销,因为他的决定而改变,可一旦真有战争爆发,刘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在秣陵城内新招几万人甚至更多的部队,而这才是他们的优势。

想想那个时候动员令下达的盛况吧,这些则是袁曹所无法比拟的,或者说天下诸侯也就只有刘澜一人敢这样做了。

除此之外,刘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在非战争的时候过舒服的小日子,而刘澜则无需给他们开哪怕一分钱的饷钱,这可就省出了一大半开销,为什么战争花销大,先不说封赏和丧葬费,光一个粮食就能把一年的税赋耗尽。运输粮食需要民夫,民夫则需要吃饭,所以粮在运抵前线时,可能就已经没多少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刘澜为何要改革的原因,已经朝甄糜两人筹集粮秣了,再不改,那就真的要彻底崩盘了。

当然刘澜这样做,也是非常讨巧的,将优秀的士兵和军官保留下来,这样做非常类似后世某国,非战时这些人不过就是普通士兵,可一旦有战事的话,瞬间的扩军他们就都成为了营连排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