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的事情在文聘追击后是不会发生了,因为孙策逃不掉了,可如果他逃掉了,那所有的责任就都是文聘的,是他阻止部队追击,对就是他追至部队追击放跑了孙策,就这一个罪名,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当然赵范如果真把文聘当愣头青那可就太低估他了,他在底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人没遇到过?所谓不遭打击易天真,所以一路坎坷的文聘又怎么可能遭了他的道,也不可能对他真正的信任,在他眼里,荆南的郡守都是有二心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一切,所以他这个指挥当的也是战战兢兢,不考虑长远一些都不成,要不然那他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因为他心里比谁都看得明白,主公借赵范之手对付孙策和张羡,而赵范何尝不是在借他的手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事情是无需挑明的,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管就可以让你胡来,也不要依赖他什么都不在乎就真的一点都不在乎,那可就太天真了,他越是看上去不在乎的,就越说明他很在意。
而他之所以还要去追击孙策,就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看起来赵范是他最大的的友军,实则他在桂阳内外无援,处境甚至未必比孙策好多少,甚至用傀儡来形容自己的处境一点都为不过,想要做些什么,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能自主决定,而是他身后的赵范,因为操纵傀儡的线在他的手里掌握着。
这就是他的处境,如此尴尬的处境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这一次是需要借助赵范的力量,而他带来的三千人在桂阳没有任何作用,哪怕他神机妙算,最终要消灭孙策甚至是张羡都必须借助赵范的力量,这就是事实,而他更清楚一件事,孙策一旦跑掉了,那他就会是放掉孙策的替罪羔羊。
除非主公刘表不会怪罪,只要怪罪,那就只能拿他来向襄阳上下交代,总不能拿赵范来交代吧?说句不好听的,刘表做梦都想拿下荆南这几人,他要真有这个实力,能不借此机会撤了他桂阳太守的职,说白了还是因为无法插手荆南,只能放任他们,而且以现在荆州的实力,这样的情况还会存在很久,最少两三年之内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正是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文聘就必须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一旦走错一步都将万劫不复,不仅是孙策不会放过他,可能最后连赵范都不会饶了他,而要解决眼下的困局,才是真正考验他的难关,哪怕他一早就做好了准备,可真正的困难不是那些可能出现的危险,而是那些你想不到以及突然发生的问题,就好像此刻,看着孙策退兵,他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这不上不下的情况才最让他难以抉择。
当然了,他之所以会义无反顾的追击,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连包括赵范在内的所有人都无从知晓的情况,那就是他今天他刚得到了一道绝密消息,在西南方向,斥候发现了秣陵军主力。
据观察他们已经到了很久,甚至可能比九江军到来的时间还长,这个消息着实有点让文聘大吃一惊,秣陵军已经出现了这么久的时间,为什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难道就这样放任九江军不管不顾吗?
你很难去想真相甚至答案是什么,因为就算你了解他们的最终目的,但却不清楚他们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所以还是很难去猜他们的真正意图,但最少从他们现在的态度来看,并没有打算去主动攻打九江军,而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或者说是抢在秣陵军之前解决九江军的机会,要不然主公给他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虽然消灭九江军的目的他们也许是一致的,但是主公的命令却是孙家人一个不留,永除后患,而这些事情,只怕刘澜和他的帐下将领们很难做到。
战场的走向,也许不需要他来决定,但是孙策的生死却必须由他来决定,这就是主公给他的任务,也是他此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很困难,可如果轻松的话,那又怎么可能轮得到他,莫说整个荆州了,就是襄阳城内就不知有多少人去抢这份功劳,轮到猴年马月也不会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