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变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360 字 2024-04-20

各色人种,不同的语言会聚于此形成了几乎面目全非的文化形势。

赵祯亲眼见到一个汉人说着阿拉伯语与阿巴斯而来的商人讨价还价,这在往常是绝不可能的,而一赐乐业人同样也说着

流利的汉化在大宋百姓面前极尽所能的赞美自己的商品。

汉人的礼节与传统在这里与外族融合,在衣着上便能体现出来,原本喜欢广袖的宋人如今已然是收紧了袖口,这样以来不光是节省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做事方便了,现在北京城的百姓可有不少在工厂中做工,虽然工钱没有一开始那么高,但最少也要每月三贯钱,养活一家三口不成问题。

再说工厂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有些也不比在衙门中当差要来的差。

这种改变是好事,赵祯非常了解大宋的变化,从他穿越开始,大宋便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现在眼前的一切早已全然不同。

东城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地方,当然这要得益于蔡伯希的筹划,可以说即便是他放弃了蔡记的经营之权后,依旧拥有不菲的身家。

当然东城的蔡记酒楼也是最多的,赵祯便挑选了一座庆丰楼的蔡记酒楼,日上三竿也该吃饭了,天子也是人啊!

今日是赵旭赵昀放风的日子,也是赵祯最清闲的一天,没有大朝会,没有堆积如山的奏疏,两府相公包揽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后,赵祯的案头为之一空。

“父皇为何皇姐不与我们同来?”赵旭在刚刚进入包厢之后便奇怪的开口道。

“皇兄这可问不得嘞!皇姐可不是出入禁中畅通无阻吗?何须像我们似得要到师傅们把每月课业教授完了,也考校完了才能出宫?再说我可是瞧见皇姐换了顶小车出了西南面的偏门,如此不是去私会苏轼便是去苏轼的阁馆寻他去了!”

赵祯哭笑不得地望着两个儿子,伸手指了指他们的背后道:“若是要嚼别人的舌根最少也要知晓自己四周是否安全,否则…………”

两兄弟僵硬的把头转了过去,待看到灵儿喷火的双目后尴尬的苦笑道:“皇姐饶命…………”

赵祯是乐意看着儿女们嬉戏打闹的,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活泼,只不过王语嫣的眼神中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神采,赵祯只能妥协:“莫要胡闹了。”

见父皇发话,三个孩子这才消停下来,围着王语嫣说着好话,显然他们知道生气的不是父皇而是母后…………

赵祯这次出宫不光是私访多保真,也不仅仅是带着孩子们玩,而是要亲自看看这座都城,之前政务繁忙,他已经数月没有出宫,别说数月,就是一个月不出宫京城的变化都让赵祯认不出来。

报纸的事还是夏竦上疏提到的,赵祯为了鼓励报纸,故意把夏竦的奏疏留中不发,他的奏疏会彻底让报纸这个新兴行当完蛋。

赵祯要利用报纸的影响对大宋做出一些改变,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报纸本身就会促使大宋改变,即便赵祯什么都不做。

商人已经开始利用它做宣传了,而官服更容易把政令法度之类的东西传播下去,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报纸这种面向大众的传媒更加必不可少。

衣着整洁,利索的庆丰楼小斯伶俐的进入包厢,手中端了数十道菜品,这数十道菜品从他的双手到肩膀一字排开,而这么做仅仅是让客人选菜方便。

只要有了外人,天家的子嗣便规规矩矩,绝不会再有一点出格,小斯不知道眼前是什么人,只知道自己进了这天字号包厢之后便浑身难受。

即便是孩童看向自己的眼神都让自己如芒在背恨不得转身跑路,前些日子中书的官员来会食也没让自己害怕啊。

但他们行为便跟奇怪了,哪有到了庆丰楼的客人还问价格的,这些人倒好每样菜的价格都要打听清楚,生怕带的钱不够多似得。

瞧他们身上的穿戴又不似这样的人啊!单单是那孩子腰间的环玉便是极好,少说也要数百乃至上千贯嘞!

庆丰楼的小斯是什么人?各个都是好眼力,只不过他实在看不出眼前这户人家是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