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已经走到生命尽头、耗尽了心血的老人,缓缓转头看着他,然后闭上了双眼,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溘然长逝。
帐中静悄悄的,连嚎哭声都没有。
谢慈环视屋里的人,问:“他留了什么话?”
神凫答:“死守,死守消息,死守边境。”
谢慈慢慢的挪过去,在榻前坐下了,低头望着荆韬露在被褥外枯瘦的手,摸了摸,还残留着一丝温度。
又是一个终老北境的将军。
荆韬膝下无子。
他年轻时刚新婚没几日,就追随谢老侯爷往北境建功立业了,不了,却由于帝王疑心,一生都流放在此地,不得归家。
几十年间,家中老母病逝,妻子独守空房,夜夜守在颍河畔,兴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等的希望在哪里。
神凫将荆韬的手塞回了被子里,又亲力亲为换上衣服,然后对谢慈道:“北鄂近来小动作不断,今年冬雪下的太频,关外的日子不好过,北鄂那群狼您是知道的,越是难熬,就越是不安分。”
谢慈脸色沉郁发白,问:“你有什么想法。”
神凫道:“将军卧病时,预感到不好,再三叮嘱,务必稳住军心,至少等撑到明年开春。”
北境的驻军是荆韬一手栽培出的,但说实话,这种苦寒之地,多年得不到京中的重视,极难养出帅才。更何况他们流放这些年,京中的军饷和支援都跟不上,老将们死的死,病的病,军队人数一年比一年少,而新鲜的小将们又寥寥无几。
做个不祥的比喻,他们像是已经走到山头的日头,不再灼人热烈,只剩下不温不火的余晖,都是强撑。
荆韬的丧事秘而不发。
皇上赶来的时候,正好北鄂的骑兵在入夜时分又发动了劫掠。
明镜司护卫着皇上,与救援的军队碰面,被接回了中帐。
此时一片兵荒马乱,谢慈和芙蕖都不在帐中,皇上只见到了被妥善安置的孙小姐,两个人相视久久无言。
谢慈直到天亮时分才会营,身上带着挥之不去的血腥味,芙蕖跟在他身边,他们很少交流,只偶尔眼神交错,但也没有太多的停留。
皇上感觉到不安,问道:“外面……战况如何?”
谢慈竟然还能在军营里抽闲泡出一壶热茶,当然,有些廉价,递给皇上和孙小姐,他说:“等天亮,请明镜司护送皇上回京吧。”
荆韬的遗体送进了棺材里,几两薄木板,停放在帐中,有些寒酸。
皇上摇头:“朕想多留些时日。”
谢慈不再劝,随他了。
北境驻军面对这种程度的骚扰,已经习以为常了,应战默契十足,死伤极少。
荆韬帐下的一些老将们在击退敌军后,着手清点伤亡,冷硬的干粮凑合着果腹,但还是给皇上端了热菜和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