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没有心思给旁人养孩子,她只觉得吵闹厌烦,更不喜欢这样把别人的孩子从身边夺走的“皇家作风”,从来没有想过真正抢走贤嫔之女。
不过是,因为太清楚萧竞权的脾性,不得不从,想当下应允无妨,日后萧竞权必定会忘记此事。
萧琳也明白她的苦衷,萧竞权是最喜欢勉强旁人的,若是梅妃不在当时应下,他便一定会将贤嫔腹中之子记入梅妃名下。
梅妃点点头,淡淡道:“当日她生产时我也去她宫中看了,本想借机让萧竞权为小公主早早赐名,为她晋封位分,却不想她忽然产后雪崩,九死一生才被太医救回来,我见她身体虚弱,将小公主养在身边多有不便,也不想让小公主到了太后宫里,才把小公主接了回来。”
这些事当日她与萧琳与萧瑜时曾提到过,只是不曾谈及细节,萧琳亦知梅妃是面冷心热的人,帮忙抚养小公主不仅是出于仁义,也是怜惜幼子。
贤嫔之父为一言官,出身不算高贵,今北边不定,战火四起,康昭容位份不高,家事亦不显赫,日后很有可能被送往斡卓和亲,或赐婚北边大将。
可是,若是小公主由如今后宫中掌权的“哲贵妃”抚养过,便不会遭此磨难,必然留在京中由萧竞权择一佳婿,安稳度过余生。
萧琳曾见过贤嫔一面,知道她是才学兼具之人,深明大义,端庄娴静,不会不懂其中的道理,何况梅妃也常命宫人与乳娘送小公主去往贤嫔宫中,也不曾有一次阻拦贤嫔宫中之人前来询问小公主近况。
既然如此,便可以笃定,贤嫔从太后宫中离开前来宜兰园放火一事,与太后脱不开干系了。
梅妃回忆起昨夜贤嫔之死,亦是无奈。
以她身上的武艺,想要救下贤嫔不难,可是若是贤嫔一心求死,还要带着小公主一起葬身火海,梅妃便有心无力了。
她只能救下一个,可是她没有选择,一番苦苦劝说,贤嫔动摇了,将小公主交给她,便眼含热泪,投身烈火中了。
“小公主怕人,喜欢安静的地方,还喜欢玉芳苑里面养着的孔雀,昨夜我便带她到坞堂去,遣散了宫人,才烤了些肉吃过晚膳,贤嫔就来了,她看起来气色不好,神色恍惚,我还没问她什么,她就忽然从怀中掏出一瓶火油泼向我,泼到四面墙壁上,随后拿出了一个火折子点火。”
梅妃回忆着昨夜之事,被烧伤的后背隐隐作痛,她不是怕痛的人,只是贤嫔之死让她心中烦闷不快。
萧琳也暗作思量,贤嫔的行为如此反常,想必是受了太后的挑唆,又或者是受了太后的威胁。
也好,昨日杨虔贺才向他表过忠心,如今也可以测一测他对自己的忠心有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