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帘高卷香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
这是元泰定四年回回进士萨都剌在他的《上京杂咏》里描绘的上都诈马宴盛况,被收录在他的诗歌集著《雁门集》里。
萨都剌,字天赐,号直斋,是西域回回答失蛮。其名为阿拉伯语“安拉的恩赐”之汉语变音。诗人出生于晋北的雁门,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
上都的繁华和诈马宴的盛大,在诗人的诗里被具象的展现了出来,让人从诗文里可以窥见奢华的宫室、闪烁的珠宝、百官与宗王、乐伎与舞者。字里行间弥漫出诱惑暧昧的香气,勾引人去想象那觥筹交错衣香鬓影的盛宴。
而此时的伯颜,正率领着他的伊尔汗国使团,走在去往几十年以后回回诗人萨都剌用诗歌描述过的繁华奢丽的上都的行程路上。他们走的是从上都发出专供诸部朝觐、使者往来、粮饷运输的常由之路“木怜道”,汉话里称之为“马道”。
蒙元腹里通岭北行省诸站赤,史籍明载有三条路线,即帖里干道、木怜道和纳怜道。帖里干道汉译车道,木怜道汉译马道,分别从大都、上都发出,是诸部朝觐、使者往来、粮饷运输常由之路,因称“兀鲁思道”即“官道”。纳怜道起点东胜州,溯黄河而西,横贯甘肃行省东北,经行兀剌海路、亦集乃路,而通哈喇和林,“专备军情急务”,规定只许“悬带金银字牌面,通报军情机密重要使臣”通过。纳怜,蒙古语“小”之意,还包括便捷、隐蔽的意思。每日过往使者有一、二起之多,大率与“计禀军情”,或“起遣逃移军户”有关,纳怜道“专备军情急务”。因大多数台站在甘肃行省辖境,别称“甘肃纳怜驿”。
伯颜骑着他心爱的黑色阿拉伯马艾斯德尔,艾斯德尔后面跟着的是阿卜杜拉。公马阿卜杜拉跟着母马艾斯德尔优雅的步伐跑的开心,它时不时的发出嘶鸣,或者凑近艾斯德尔又圆又翘的臀部闻一闻然后打一个欢乐的响鼻。伯颜端坐在黑马的背上一手叉腰,腰身挺得笔直。
亚美尼亚男孩米昔塔尔爱里瓦捏兹现在已经是伯颜的专有侍僮,他身上已经换了一件簇新的波斯织锦圆领长袍,腰里扎着约一巴掌宽的硬牛皮板带,把他的小腰束的紧紧的象根细细的柳枝儿。带子前面装饰着一对黄铜镀银的花扣,在锦袍的映衬下闪闪发亮。暗红色香牛皮的翘头小靴子配上一抹从开叉的长袍下摆里露出来的绿绸裤子,艳得象朵牡丹花儿。
马蹄扣在驿路上“哒、哒 ”,驼铃来回摇荡着“叮当 ”,经过了千难万险后终于踏上了合汗国土宽阔平坦的驿路,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那么的兴奋。兴奋自己从沙漠与风雪当中完好无损的活了下来,也兴奋前头将随之而来的各种甜头。合汗的慷慨为全世界所知,富有四海的合汗绝不会让远道而来的贡使空手而归,他的赏赐必将填满山海,他的慈恩只有造物主能超越。统帅世界的合汗,世界上最富有的君王,见他一次得的赏赐胜过见别的君王一百万次。
当他们的队伍在一个交汇的岔路口,与正在行进间的另一支马队相遇的时候,天空正是万里无云的晴天大晌午时分,阳光照得人浑身暖融融的,每个人脸上都是满脸的喜色。对面的也是一脸喜色,那边领队的是个和伯颜身材相仿的怯薛,穿着出宫办差的服色,腰挎宝刀,背背箭囊,骑一匹青骢马,身后是十来个从人。